七十年代旺家小媳妇_第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3/4页)

围观的新娘子。

    新媳妇“坐床”了,娘家送嫁的人便被请到屋里喝茶,杨边疆那些个堂弟们终于发挥了用处,忙着把娘家抬来的嫁妆往新房里抬,每次抬进来一样,就嘻嘻哈哈地夸新娘子嫁妆好,还有那刁滑的就故意嚷嚷抬嫁妆辛苦,笑嘻嘻问新娘子要糖吃。

    杨边疆亲手做了“二十八条腿”的嫁妆,实际可不止二十八条腿,他后来赶时髦,又加了个城里时兴的大衣柜。然而他对别人都说,嫁妆是他做的,可用钱都是用冯荞自己的工资——虽说他们俩也不用分谁的钱,可这么说更加维护冯荞,让别人无可挑剔。

    杨家的老奶奶和婶子们进来看了嫁妆,便一个劲儿夸新娘子是个能干的,自己挣钱拿工资,给自己陪嫁了这么好的嫁妆。

    按当时的习俗,还不兴伴娘那一套讲究,要请新娘的一位女性长辈做“送女婆”,二伯娘安排的“送女婆”是邻居家的五堂婶。五堂婶在新房里转了一圈,就喜滋滋跟冯荞一直夸,夸新郎,夸房子,夸她公婆待人热情实在……总之这大喜的日子,谁不多夸几句呀,多好的婚事!

    五堂婶很快被请去吃喜宴。杨家准备的喜宴是当地办喜事约定俗成的“八大碗”,八个白瓷大碗的菜式,三碗荤菜,三碗素菜,还有两碗炸丸子。“八大碗”只是个数量,菜式其实也都差不多,至于碗里的菜分量足不足,够不够实在,可就得看主家的家境和重视程度了。

    五婶子吃完喜宴便该回去了,临走时来跟冯荞告别,又忍不住开始夸喜宴:啧啧,人家那荤菜真是荤菜,里头真的有rou啊,菜做得实在,够吃,不是有人家那种做样子的“漂汤菜”,一伸筷子就没了……

    “冯荞,你可真是掉到福窝里来了。”五婶子笑。

    冯荞便也羞涩地笑,她今天就是这么个角色,耳边听着一堆贺喜的话,只负责漂漂亮亮坐床上微笑就行了,也不用多话。

    “冯荞啊,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啊,我回去就跟你二伯娘讲,你可算嫁了个好人家,叫她只管放心。”

    “五婶子,那你慢走。”冯荞于是站起身,稍稍把五婶子和几个抬嫁妆的娘家人送到新房门口,看着他们被杨家堂叔送走。

    “二嫂子,你回来坐着。”杨家几个小堂妹嘻嘻哈哈的簇拥着冯荞进屋,让她重又回到床边坐着。新娘子结婚这天身份多尊贵呀,送到屋门口就行了,哪还用她远送。

    小堂妹们被安排来做伴娘,一个个今天都收拾得齐整些,穿上顶好的衣裳,说说笑笑地挤在新娘子身边,各种打趣她。

    “二嫂子,给喜糖吃啊。不给喜糖,晚上闹房我们可不保护你。”

    “嘁,还用你保护?二哥那么大个子,自己就保护严实了。”

    于是小姑娘们立刻反水啦,叽叽喳喳开始商量晚上怎么闹房。

    “叫新郎官给新娘子洗脚……”

    “要不,叫新郎官给新娘子喂糖吃……”那小姑娘坏坏地挤挤眼,“把糖用线拴起来,让新郎官用嘴咬着线喂……”

    那年代的闹房,基本还是无伤大雅的玩笑。

    冯荞笑眯眯听着,不插话也不答话。伴娘这差事她也做过的,逗新娘子呗,这种气氛中小姑娘们也比平时放肆了许多,总是要想什么法子调.戏一下新娘,聪明的新娘子比如冯荞,是不会接这些话的,不然小姑娘们就越发得意闹腾起来。

    过了一会儿,杨边疆进来了。他一进来,小姑娘们就故意在冯荞旁边说新郎官想新娘子啦,跑进来找新娘子说话啦,小姑娘们于是哄笑起来。

    杨边疆只当没听到,走过来跟冯荞说,师父他们来贺喜了。

    “中午下了班,一起都来了。”杨边疆笑着说,“他们也不好意思进新房,你准备一下,等会儿我们出去敬酒。”

    为啥不好意思进新房?哈哈,一般来说,长辈身份的男性都不太好意思进新房的,怕冲撞新娘子,让新娘子不好意思。还比如李师哥,他如今正经成了“大伯子”,对弟媳妇要态度尊重,也不好意思进新房啦。只除了堂弟这种生物例外,最喜欢往新房里钻,变着法子逗新娘子害羞。

    师傅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