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节 (第2/3页)
仇人伏法,但我没想到,仇人已权势赫赫,是当朝杨丞相的门人。” 锦荣明白湛文清没有把这个原因告诉宁希濂和沈世襄了,提前向他们揭露官场的黑暗,未必是件好事。 “因为秦则迁身后站着杨丞相,所以知府大人才会让宁兄立下军令状也要找出凶手。”湛文清抬起眸定定看向锦荣,“阿荣姑娘,你相信吗?其实就算宁兄最后一天查不出真相来,我也愿意自首。” “我湛文清没想过要让无辜的人因我受累。” 锦荣没回答是,或不是。 反而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你想活吗?” 湛文清眸子微亮,却又是一黯,“我杀了杨丞相的得力手下,他不会让我活下来的。” 本朝律法并不苛刻,像之前的楚惜杀人,也只是被判了流放,而不是死刑,湛文清也是如此,可他杀的虽然不是朝廷命官,但只要逢迎杨丞相的人动点手脚,湛文清恐怕死都会很凄惨。 锦荣道,“那绝不要让自己轻易死掉,也许有机会,你能出来也不一定。” 说完提起食盒就走人了。 湛文清苦苦思索着锦荣说的话,出去,谈何容易,他毕竟杀了人,除非…… 除非是大赦天下。 第142章 沧海遗珠篇 杨丞相怕是要倒了,乍闻此消息的江知府也是心中一震,曾经大力扶持陛下继位,党羽遍布朝野,还成了半个国丈的杨丞相,看来是要晚节不保啊。 江知府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远离朝廷太久了,现在才听到这点风声。 缘由还在于三月前,陛下重病,命太子监国,以往因为淑贵妃杨丞相气势煊赫而一直隐于台后的太子势力终于浮现在了朝廷面前。 这才发现,太子一脉居然已经掌控了不输于杨丞相的朝堂乃至军中势力。 更令人畏惧的是,陛下的不闻不问,放任发展。淑贵妃和杨丞相恐怕也没想到吧,过去陛下的种种荣恩,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也是让他们松懈的手段。 尽管杨丞相还在,势力庞大,但太子又是嫡长子,乃正统之位,甚至东宫之中,已有两名嫡孙诞下。而淑贵妃,多年来膝下唯有一女,华凤公主。 陛下寿命不久,众朝臣也要考虑考虑站队的事了。 至于杨丞相,大厦将倾也。 江知府看着京中好友寄来书信里庞大的令他头疼的讯息,他当初就是不愿掺和这些事情,也担心沦为弃子,才自请外放。 而他学的儒家礼教,自然也更倾向于太子正统。 唯一稍稍让他宽慰的是,杨丞相如今自身难保,哪有工夫来管杀他门人的凶手。 江知府也见过湛文清此人,知晓内情,既惋惜其才,又怜其孝心,若为攀附权贵,加重判刑,他也于心不忍啊。 他不知道的是,还有人拿此事借机在朝堂上攻讦杨丞相,说他竟收留忘恩负义的败类,暗指杨丞相纵容门人祸害百姓,为其敛财。杨丞相为撇清关系,反倒称湛文清其孝行可嘉。主动替湛文清一个小小的举人求情。 最后兜兜转转,还是太子下旨,判湛文清杖五十,除去功名,处囚刑七年。 ———— 皇宫,红墙琉璃瓦,那飞入云霄的凤凰羽翼,耸直的屋脊便彰显了它的身份——三大殿之一,皇后的居处,正宁宫。 “儿臣拜见母后。”一着明黄色锦衣礼服的俊秀端正青年朝内室里面行礼。 虽已染上岁月痕迹,但依旧气度雍容的皇后慈爱地将太子唤进来,又关切问道,“今日早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