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节 (第3/3页)
问:“这脏瓶子什么情况?” 纪慎语吸溜汽水,白眼儿翻得能拿金鸡百花:“没什么情况,别挡光。” 这地界,不一定能听出行家,但门外汉肯定早早暴露,他把看热闹的人驱走,垫着旧报纸盘腿坐好,等待真正的买主。 不多时,一位老太太经过,银发梳得妥帖,和珍珠耳环交相辉映,停下说:“哎,我得戴上花镜瞧瞧这个。” 周围有人投来目光,原来这老太太是熟客,喜欢收藏旧首饰。纪慎语摸不准对方的斤两,睁圆俩眼打量,故意端着目中无人的神态。 老太太问:“小宝,你卖东西不介绍介绍?” 纪慎语说:“我家古董多呢,这个是从柜子里随便拿的,卖了换零花钱。” 老太太慈眉善目:“家里那么多古董,你穿的衣服又讲究,还差零花钱?” “期末考砸了,我爸不给花。”纪慎语耷拉脸儿,将汽水瓶和青瓷瓶一磕,“反正懂行的知道我这是好东西,我不贱卖,不然被我爸知道了挨揍。” 正说着,又来一个男人,近视眼镜公文包,斯斯文文。他蹲下来,捏着瓶颈看,摸釉面的纹路,抠纹路上的污垢,似问非问:“这脏泥可不是放柜子里能积出来的。” 纪慎语不动声色:“我爸说了,这瓶子买来就这样,没有脏泥才假呢。” 有人稀罕这说法,男人翻转瓶身详细地看,纪慎语垂眼装作漠不关心,其实有些紧张。那堆残片都是海洋出水的文物,表面的脏污也是实打实的钙化物,因此这瓷瓶从材质上看没有问题,考验的就是他的手艺。 “你要买吗?”他问,“不买别抠抠摸摸的。” 男人不理,欣赏很久:“你这瓷瓶外壁的豆青釉不够匀净,有点发黄了。” 一旦挑刺,那就是想压价,想压价就说明想要,纪慎语瞅一眼发黄的地方,心想能不黄吗?豆青的残片没合适的了,只能用个接近的。他说:“不发黄你就得掂量下真假了,发黄是因为在海里沉了太久。” 男人毫不意外,接腔给看客们说:“没错,这是件海洋出水的瓶子,应该是清朝的。” 老太太立即问:“那得多少钱?” 男人笑笑:“虽然保存完整,但是器型普通,表面又有瑕疵,贵不了。” 纪慎语闻言也笑笑,他就想换钱给丁汉白买个礼物,时间紧迫也做不出多复杂的,这人说得没错。“你买吗?”他举起三根手指,“这个数。” 三万,男人与他对视,说:“一万三。” 纪慎语把脸偏一边:“看完放好,别挡光。” 男人被他这态度弄得一愣,老太太反而乐起来:“这孩子爱答不理的,不是做生意的,单纯换零花钱呢。” 男人又重复:“一万三真不卖?换个人可能连一万都不给。” 纪慎语挥挥手,把不耐烦摆脸上,男人起身走了,老太太和看热闹的也走了。他目光尾随着男人,见对方散步似的,偶尔停留,却没再躬身。 他心里有了数,门前冷落只是暂时的。 中午太阳最毒,文物局办公室的空调没停过,电话一响,副局长打来要文件,丁汉白进主任办公室拿一趟,又送一趟,回来后就在位子上吹风。 他落汗后问:“组长,主任请假了?” 张寅没上班,亲自去机场接专家了,把专家安排好就没回来,名正言顺地旷班。至于现在,正悠闲地在玳瑁古玩市场转悠呢。 这市场里,九成九的赝品,但人人都想捡漏,张寅溜达一圈往回绕,又立定于纪慎语的面前。海洋出水文物,他刚从福建带回来一批,博物馆展示的那些都是他挑选的。 说明什么?说明他不可能走眼。他确定得很,那瓶子的圈足、束颈和唇口都是规矩的,和他见过的一模一样。再就是附着物,他更肯定了,那海腥味他且忘不了。 纪慎语唆着冰棍儿,仰头不吭声。 一般来说,穷人遇难急用钱,最容易压价。纪慎语恰相反,衣物讲究,书包上挂着经久的琥珀坠子,喝完汽水吃冰棍儿,扮败家子偷古董换零花钱,钱少了都懒得搭理。 “三万不降,你这东西肯定砸手里。”张寅终于开口,“你想想我说得对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