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2/4页)
瑜倒是耳熟,说起来没一个中国人会陌生。 叶赫那拉氏。 那是曾经统治了末代清朝的女人的姓氏,那个女人便是慈溪太后,没人会不知道吧? 林瑜冷笑一声合上书卷,暗道,这算什么,历史的诡异玩笑吗? 这一世没有剃发易服之策,让他失了警惕,还以为是又一个汉王朝。也难怪,他能接受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守孝三年多,他没被憋死,那还是上辈子宅惯了。随身领地里的书籍管够,穷其一生都不能全部看完,这才安安分分地窝了那么长时间。 林瑜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将弄乱的书籍摆回原样,想了想,自己这辈子的祖父做到过知州,应该有邸报。他左右看了看,仗着人小便钻进了书堆里,敲门进来的林老管家一看自家仙童下凡一般的大爷,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的样子,忙哭笑不得地问道:“您找什么,老奴替您拿好不好?” 也许是少见林瑜这般活泼的模样,老管家不禁用上了哄孩子的口气。 林瑜也不介意,他从旧纸堆里爬出来,随意地拍拍身上沾染的灰尘,见拍不了便随它去了,林老管家一见,暗暗记下一会儿该让里头送干净衣裳来,就听林瑜问道。 “早先祖父做了一任知州,那时邸报可还有?” 林老管家一愣,旋即答道:“那都由先老爷收起来了,不在这堆里。”又问,“您是想看邸报吗,老奴这就吩咐人去买。” 难怪祖父的藏书这边找不到,林瑜暗道,这时又听老管家说买,讶道:“邸报可以买?” 见惯了自家大爷运筹帷幄不动声色的样子,这倒是林老管家第一次见他目露讶异,不由笑道:“大爷有所不知,邸报虽是由通政司下抄录刊发,但是朝廷并不用急脚递送,慢了些许。于是便有商人做起了这门生意,官老爷们图省事,多有去买的。咱们林家世代书香,自然也可以去买。” 林瑜一听,道:“官府刊印的邸报想必不需官员们银钱使费吧?” 林老管家点头道:“正是如此。” 商人要去通政司抄写邸报,需得给出一些好处费。这样,通政司里面的上下官员多了一项心照不宣的灰色收入,朝廷省了大量印刷的花销,各地官员们能更快的得到京城的消息,商人赚得了银钱,上下没有一个不满意的。这官员之外的人买邸报看,上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反正也没什么特别要紧的消息。 一转念就想通了里面的关节,林瑜暗笑自己之前疏忽,忽略了现在商业继承了明朝的发达。他简单地吩咐林老管家,把之前断了没买的邸报买齐全,整理好了他要看。 林老管家记着了,这才说起要禀报的事来:“大舅老爷使了人来,说是张老夫人这段时间常念叨您,想请您过门小住一段时日。” 林瑜听了,想也不想地道:“就说我初五出了孝,初六便去,谢老太太挂念。”见林老管家应了,正要转身出去吩咐,想起张忠刚回的时,又叫了一声,“略站一站。” 林老管家回身,问道:“您还有什么吩咐?” “算了,你只打发人回去,就说我说的,请大舅过府一趟,我有话说。” 第5章 另一边,张家大舅得了下人的回话,心道自己这个小外甥从不无的放矢,如今喊他必是有要事,便忙忙地打发了手上的些许小生意。披了青底绣祥云纹滚白毛边的大氅,抬脚就吩咐人套车。 “已经备下了。”他身边的常随还能不晓得自己主家是什么心思,对着林家外甥只怕比自己的亲儿子都亲一些,连忙回道。 到底是使老了的人,办事再妥当不过。张家大舅赞一声,又想到过两天便是小外甥除孝的日子,便随手摸出个钱袋来,也不掂量里面有多少数,往那常随怀里一扔,“赏你了。” 那常随不意还有这等好处,忙笑开了脸,高声道:“谢老爷赏!” 本朝马匹并不缺乏,是以张家大舅这般中过举人又有着营生,钱权两济的人都能用上正经的高头大马。如今冬寒风紧的,他才没骑马,坐车里喝一杯热酒暖暖身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