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要做首辅_第5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节 (第2/4页)

样。

    常子兰这一回终于感到不对劲了,他对身边的小卒子使了个眼色,谨慎地道:“原来的市价,上田二两七钱一亩,中等的一两五钱,下等的,再瞧吧!”

    李二怔楞的眼珠动了动,常子兰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终于传进了他的耳中,他猛地回过身,嗫嚅了一下嘴唇:“多少?”

    柳秋池沉默地看着林瑜将手里写着青苗法的宣纸扔进了炭盆之中,烧得只剩下了灰烬。青苗法原来自于宋时王安石的新政,他看过,也知道林瑜的法子已经做出了很多的改进。若是按照这个法子来的,短短一年时间,就足够兴化的百姓缓过神来了。

    不过,见林瑜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方法。柳秋池动了一下嘴唇,原本想说什么,最终还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发现,自从来了兴化府,他叹的气已经被他前面一辈子加起来还多了。

    每一次,他都看着林瑜提出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但是仔细计划过后确有成效的法子。然后,碍于现实,一个又一个的否定掉。

    就像是青苗法,相当于官府低息放贷,贷给农户苗种、农具等物。农户有了这些,只要能在赈灾物资之下,撑过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能活过来了。也不必再卖去视以为性命的田地,同时遏制了土地兼并。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林瑜的担忧没错,青苗法却是好法。但是当初王安石怎么失败的,这个法子也会以同样的原因失败。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算林瑜在时们还能压制得住上下的手,但是官僚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他不可能在兴化府待一辈子,与其相信后来者的节cao,他更相信利益共同体。

    至少,到时候就算他离开了,只要生意还在,他就不怕这一府百姓的生计无着。

    “一个常家,一个林家,还不够。”既然要做,那就做绝。林瑜想结合地头蛇,干脆将整个兴化、泉州府最好还有隔壁的福州府的势力都经营下来,有了可见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在容许后来的官吏胡乱伸手。

    柳秋池不知道林瑜在计划些什么,但是光听常家和林家都不够时,他就有些不寒而栗。也许他还不够了解林家的力量,但是他却足够了解盘踞在泉州百年的常家的力量。

    “秋池。”

    “嗯?”柳秋池听见林瑜的声音,连忙收回思绪问道,“怎么了?”

    “你可知,这边种植甘蔗的有多少人家,一共有多少地?”林瑜思来想去,还是将糖作为切入点。就像是盐一样,糖不起眼,但是可以说全国少有不爱甜的。弄好了,这生意要比什么走私洋货好出太多了。

    柳秋池明白林瑜的意思,道:“我这就去找原本的记载去。”被林瑜伸手拦了,道:“那些吏目记载的信息错漏太多,没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回头我去找柳湘莲,让他去市面上打听去,比你翻书页子来得快。”

    “也是,咱们忙成这样,就他混在市井浪荡,很该给他找些活。”柳秋池就笑道,“只是,这甘蔗虽然好,到底不当饭吃,原本种粮的农家不一定愿意改。”

    林瑜摇头道:“这些自己还买得起苗种的就随他们去,爱种什么种什么。那些个连苗种都买不起的,只怕也留不下地了。”他把常子兰推出去办的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不同于柳秋池误会的那样,柳湘莲在市井中混着得来的消息十分灵通。也是他最先发现了又买卖土地的苗头,就马上通知了林瑜。

    比起田地该有的价,现在的价钱逐渐往下降,已经降到了原本的一半都没有了。林瑜没办法出政令,命令富人按照正常的价钱并购土地,更不能禁止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在兴化府已经不是有权有势的人想方设法地谋取自由农户的田地,而是这些农户活不下去不得不开始卖地。

    这一次大疫少了很多小儿,否则林瑜相信,在这一波的卖地潮之前,应该先出现很多卖儿鬻女的人才是。现在的人牙子依旧繁忙,但是比起原本大灾之后的景象来,已经轻了很多。只是 ,更加心酸。

    官牙子不意少年知府竟然会关心这样的事情,在将自己的一辈子的经验娓娓道来的同时,也不由得庆幸这一回兴化府真的撞上了一个天大的好官。

    人牙子也会想,若是那些个小儿还活着,遇上这样的知府,也许也不一定就被卖了。

    府衙里头也进了好些个小孩,林瑜一声令下,本府稍微还有些良心的人牙子都将自己手上的好苗子往府衙里塞。那些个不得不卖自己求活、或是不得不卖了自己儿女的父母在知道有可能被送去知府的身边时,心里倒放心了许多。

    他们相信林瑜一定会善待这些孩子。

    林瑜已经尽可能地多留下那些孩子了,白术这几天挑人挑得眼睛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