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节 (第3/3页)
中三元。最后秀才果然高中了,为了感谢店主的帮助,为店铺取名"奎元馆"。 奎元馆的面条相较于其他地方的面,别具特色。奎元馆的面要称作“坐面”,选用特别的面粉,由专人制作,用手工捍上劲后,再用人工坐研半个小时左右,将面粉打成面皮,可切成3分左右的面条。 叶蓁点的,就是奎元馆有名的虾爆鳝面。作为特色,奎元馆的面对虾和鳝鱼也是有要求的。 叶蓁首先挑起一筷子面条,放进嘴里,嚼了嚼,吃起来果然格外不同。烧而不糊,韧而滑口,吃起来有“筋骨”,格外的有滋味。 再夹起一只河虾,剥壳之后在面汤里沾了沾,一口咬上去。嗯,两个字,新鲜!叶蓁一口就吃出来了,这里的河虾绝对是现买现杀,之前一直放在水里活养,所以吃起来才会这样的新鲜,还有一股子的甜味。 试了河虾,再试一试鳝鱼。大小适中,rou质鲜嫩。这里的鳝鱼应该是有严格的大小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鳝鱼rou质都处于最好吃的阶段。 当然,光靠食材是不能促成这一碗的美味的。叶蓁将面碗端到眼前,仔细的闻了闻,有三种油的味道。如果没有尝错的话,这里的配料经过了三次爆炒。第一次用菜油,第二次用麻油,第三次用猪油。这样,香而不腻,鲜而不咸……构筑成了一整碗和谐的面。 这绝对是蓝色级别的食谱,不愧是百年老店! 叶蓁是作为一个厨师和美食爱好者在慢慢品评,旁边一起来的几个人可没这个耐性。等面条一端上来,就"呼哧呼哧"开吃了。 沈晓筠点的正好是奎元馆的另一个特产"片儿面",正宗的四川风味,刚端过来,辣味就"飘香四里"了。没想到啊,沈晓筠看起来这么文静的一女生,口味居然是偏辣的。 两人正好对这两种口味都很感兴趣,就互相在对方的面里夹了一筷子试试。嗯……怎么说呢,片儿面味道不错,但是叶蓁口味不太习惯辣味,所以感觉一般。沈晓筠倒是觉得两种味道都很好,真是个好胃口的姑娘。 吃饱喝足,一行人都满足了,捂着鼓出来的肚子,坐着出租车回到了培训基地。 回到寝室,沈晓筠还记得叶蓁之前说有事,就问道:“蓁蓁,之前你说有事情要做,是要做什么” 叶蓁想了想,也不好直接说自己去申请自学,便精简了一下,说:“就是到唐老办公室去做了一张卷子。” 沈晓筠以为是唐老叫叶蓁过去做卷子,知道了是什么事情,满足了好奇心,也就没有再问什么。 第40章 葱包桧儿 虽然得到了特批,可以自主学习,叶蓁却没有滥用到手的权利。 平时的时候,该学习学习,该上课上课,所以同学们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同。 只是下午放学后,叶蓁就完全放飞了自我,尝尝杭城当地的美味,偶尔去之前的那家西餐厅做点小菜。培训基地所谓的封闭式集训对叶蓁再也起不了作用了。 当然,培训基地的其他老师也不是没有反对过叶蓁这样的做法。但是自从看过叶蓁每天一份的试卷成绩之后,就都没了什么声响,对于叶蓁偶尔开小差的情况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待叶蓁的态度也是越发和蔼可亲。 只是,这两天又有了新情况。 培训基地的同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三三两两的说着什么,也不跟叶蓁讲话。基地里的同学,除了一起来的李昱和沈晓筠,都对叶蓁"视而不见"。 叶蓁眯了眯眼。这个情况……有点熟悉啊! 沈晓筠期期艾艾的看向叶蓁:“蓁蓁,上周周末的时候你是去唐老办公室了吗?” 周围的同学都悄悄竖起了耳朵。 “是啊?”叶蓁回答,“之前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我去唐老那里做了张卷子。” “可、可是,他们说有人看见你去办公室提了个袋子。”沈晓筠眼睛瞄着叶蓁的表情。 叶蓁也是无语了,怎么这种事情又找上她了?!看着周围明显对这事儿很感兴趣的同学们,道:“是拿了个袋子,就一份灌汤小笼包,培训基地旁边的西餐厅那里的女侍者帮我装袋的,你们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去问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