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节 (第2/4页)
此案?” 何文远立刻道:“是的,姚大人。京兆府已经受理此案。只是此事涉及长安县令,因此需要长安县令贾大人配合。” 就跟历史上宋仁宗时期的庞太师是个好官,无论德行还是cao守都是公认的却在七侠五义里面被描述成了大|jian|臣一样,这种事情发生以后,贾家跟贾赦的名声肯定会有影响,别人在背地里肯定会编排就是了。至于会不会伤害到皇后的名声和名望,就要看上头的君王和以后宫中局势的变化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虽然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很多人都已经想到一二十年后去了,就是何文远也不得不承认,贾琰进宫的时间刚刚好。如果贾琰是元皇后,那么今天这件事情,就是她膝下儿女成群替皇帝生了五六个儿子,最后她也要脱层皮,夫妻父子之间肯定也会出了嫌隙。而现在,贾琰刚刚进宫,皇帝和满朝文武都盼着皇后能够生一个嫡皇子出来,自然会保护她。 没错,何文远早就知道,如果贾家还是原来那副乱七八糟的模样,那么,贾琰肯定做不了皇后。因为皇帝不会要一个尽拖后腿的岳家。皇帝大费周章地册立贾琰为皇后,肯定是对贾赦的感觉还不错,也相信他能够把贾家管好,加上红薯的功劳,才轮到贾琰做皇后。 皇家的婚姻就是这样,先看女子的父兄和家族,然后才会看女子本人的德行cao守,即便是一国之君都不例外。 别人还犹可,贾赦听到这个长安县令,立刻触动了他那根敏锐的神经。 如果是家奴,那还好,反正最后只要处置个把家奴了,可如果是他们贾氏一族哪个不懂事儿的小子犯了错,那打折骨头连着筋,最后他还是会被拖累。 所以,贾赦立刻对何文远拱了拱手,道:“何大人,你说这个长安县令,姓贾?叫什么名儿?是不是我们贾氏一族的小子?” 何文远立刻答道:“回国丈,这位长安县令,姓贾,名化,字雨村。自称是国丈的宗侄……” 没错,就是那个贾雨村。 贾赦立刻叫了起来:“启禀万岁,这个贾雨村不是我们贾氏一族的人!他的名字犯了我们贾氏一族上代族长的名讳。别说是我们京师的八房,就是留在原籍的十二房,都不会这么做。这个家伙,一定是别处攀附过来的!” 第177章 贾赦的话立刻引起了许多的人同意。西方的名字的重复率很高, 用神明的名字或者是自家长辈的名字给新生儿用, 都是传统, 可是在东方,忌讳是一道非常严格的礼仪。避尊者讳, 避长者讳, 都有非常详实又延续了几千年的不成文的规定, 要细说,说个一两个时辰,绝对不在话下。 因此,当听说这个长安令以贾赦的宗侄自居,而贾赦又说这个人犯了他们贾家上代族长的名讳的时候, 在场的很多人都认定, 这个人十有八|九是个想攀附贾家的小人了。 吏部柯郎中立刻就站了出来,道:“国丈大人,您能肯定吗?这位长安县令,不是您的宗侄?” 贾赦道:“自然。我们贾家以前是一度乱了规矩, 可是好歹也是开国元勋,忌讳这种事情, 我们自然是知道的。” 别说贾家,就是竺家这样的新贵,在这种事情上都讲究得很呢。 “那下官还能问一句,国丈大人认得这个贾雨村吗?” 贾赦道:“柯大人若是问我认不认得他, 我可以告诉您,他就是站在我面前, 我都不一定认得他。但是,如果您是问我知不知道他,那我会告诉您,我知道他。” 贾赦的话,立刻引起了四周一片窃窃私议。 贾赦却不管不顾地道:“旧年,应该是八|九年前的事儿了,那个时候,我一母同胞的亲meimei没了,我妹夫,也就是文德公,那个时候才在扬州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呆了一年,他不想续弦了又怕我那外甥女成了丧父长女对将来有碍,因此把外甥女儿托付给了我们家。我记得,当初护送我那外甥女进京的,就是这个贾雨村,他给我外甥女做了一年的先生,因着我外甥女要为母守孝一年,不能读书了,因此拿着我妹夫的书信来我们家找门路。我有印象。” 柯郎中立刻道:“这么说来,这个人是文德公举荐的人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