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1节 (第3/3页)
从情理的角度上来说,他们这一房原本就是因为贾宝玉在贾敬出殡的时候跟秦钟做下了香艳之事,这才惹怒了贾氏一族的宗族嫡支导致他们这一房被赶出了贾氏一族。 这是极其丢脸的事儿。 放在别人家里,就是要分宗, 好歹也要等贾敬周年以后,就是等不了周年, 百日也可以。 但是,贾敬这次才陈灵七七四十九天,而且还是出殡的当儿,贾政一家子就被赶出了贾氏一族, 外头肯定会八卦,也就是说, 贾宝玉做下的事情,肯定瞒不住! 如果在这个档儿探春再赶着出嫁,那贾政这一房的名声,真的是彻彻底底地完蛋了。就是贾环的前程也会受到影响。 安文道:“娘娘多虑了,州判大人也许是个糊涂人儿,还养了一个任性妄为却没什么胆色的儿子,可无论三姑娘还是环三爷,都是伶俐的。更何况,三姑娘在院子里住了这么些年,环三爷又是正正经经地在家学里面读过书的。无论前途如何艰难,这两位也有本事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娘娘就尽管放心罢。” 贾琰点了点头,道:“如今我也只能这么想了。也不知道三meimei将来的婚期会定在什么时候。你们且帮我留心一二。等三meimei正经出阁的时候,记得提醒我,送一份添妆过去。” 有了孩子以后,贾琰心软了许多。更何况,原著里的探春对生母和弟弟十分冷酷,几度踩着生母和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往上爬,这里的探春却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即便是如今贾政出宗了,探春也是贾琰看着长大的、旧日闺阁里面的小姐妹。对薛宝钗这个外姓的,贾琰尚且能够宽容,更何况是探春?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通传声,却是沂王求见。 贾琰连忙说请。 沂王却是来跟贾琰商量推迟儿子跟林黛玉的婚期的事儿的。虽然说,贾敬不是林黛玉的亲舅舅,可贾敬却是贾氏一族的先族长,而且跟贾赦的关系很好。就是看在贾赦的份儿上,也应该这位贾氏一族的先族长一点面子、顾虑一下贾氏一族的感受。 毕竟,林黛玉如今是住在大观园里的,她跟林氏一族的关系也远,这婚事少不得还要贾家帮忙cao持。虽然说,原定的婚期已经过了贾敬的九个月,可是没有过周年,所以,沂王的意思,就是礼让贾敬,等过了十八个月,再来办他儿子跟林黛玉的婚事。 贾琰道:“横竖林meimei的年纪还小,等个一年半载的,也不算什么。只是,这十八个月可不是周年,等上十八个月,那就等于说,林meimei的婚期要推迟一整年了。钦天监可说了,什么日子好吗?” 沂王道:“回娘娘的话,除了四月十六之外,就属八月初六,以及十月二十二这两个日子为佳。” 贾琰道:“万岁可知道了?” 沂王答道:“臣已经事先禀告过万岁,万岁说,此事由皇后娘娘决定。” 虽然说婚姻大事乃是两个小两口的事情,可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结婚的人选还是结婚的日期,都跟当事人没有什么关系——这些,不是由他们的长辈决定的,就是由上位者决定的。 贾琰沉吟片刻,道:“那就八月初六吧。除非,沂王妃急着抱孙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沂王连忙道:“不急不急。” 林黛玉比皇后小了四岁。按照这个时代的风俗,在二十岁之前,女孩子越晚出嫁就越得家里的喜爱。贾琰为林黛玉选择了八月初六这个日子,就是态度。 她心疼这个表妹呢! 八月秋高气爽,不像十月,已经开始下雪了,正是结婚的好时候。 虽然沂王是宗亲王爷,虽然贾琰是堂堂国母,他们隔着帘子说说话本是寻常,可沂王终究是外男,因此事情说完了,沂王就起身离开了。 这种事情,他回头禀告了皇帝,然后通知一下宗正寺和礼部,让礼部把改婚期的事儿通知贾家就行了。 这里沂王一走,立刻就有人来通报,说皇帝从欽晖殿出来之后,去了弘徽殿。 贾琰先是一愣,忍不住道:“是带着博陵公主一起吗?” “回娘娘的话,是的。万岁抱着公主殿下打欽晖殿回来,途径弘徽殿的时候,忽然叫停……” “本宫知道了。” 本宫两个字,道尽贾琰此刻的心情。 何尚宫知道,宫里行事不容有差,她最担心的,就是贾琰跟当初的竺贵人一样,受了打击,从而行将就错,最后让别人占了先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