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1节 (第3/3页)
” 乌拉于兹的脸色越发不好看了。 贾琰的话看似是打圆场,可实际上, 哪里不是直接点出了各国战法的实际差异? 他几乎是狰狞着脸, 道:“战场上,战机稍逝瞬变,决定胜败的,马匹当属第一。” 贾琰道:“是啊, 草原上的马,的确不同凡响。虽然高度不如西洋马, 却生在易养活,耐力远胜于西洋马。乃是当世最经济也最实用的马匹。” 贾琰的语气之中不无艳羡和感伤,乌拉于兹却听得心中直冒寒气。 虽然说贾琰肯定了他们喀尔喀人的马的优势,但是, 贾琰既然能够说得出西洋马的好处,她自然能够弄到西洋马。如果跟中原拼财力, 草原上也只有甘拜下风一个下场。 这位皇后娘娘,跟先头的孟皇后可不同呢。 当年孟皇后在的时候,乌拉于兹曾经跟着父亲一起出使大晋,知道当时的大晋对外采取的是保守政策。可是现在,这位皇后却是…… 乌拉于兹不是蠢货,他当然知道,每当中原强大的时候,就是他们草原上的部族不得不向北、向西迁徙是时候。那首民谣是怎么唱的?夺我牧场无颜色。大晋,这是准备好了吗? 乌拉于兹强自镇定地向贾琰行礼,道:“皇后娘娘,是外臣过于看重得失,失礼了。” 贾琰笑道:“草原上,勇者为王。本宫知道。免你无罪。” 因为贾赦的关系,贾琰从来不会说赦你无罪,而是说免你无罪或则是恕你无罪。 对于大晋方面来说,这次的宫宴可以说是圆满结束,而对于各国使节来说,这就不是一个好兆头了。 各国使节都知道,皇后的态度,往往就是君王的态度的折射。对比这位皇后娘娘,当年的孟皇后时期的大晋朝简直不能更软了。可是现在…… 一时之间,鸿胪寺那边热闹越发热闹,不仅小吏们忙坏了,译官们也忙坏了。 也就是在宫宴过去大约半个多月,这日金星还没有升起,宫中内侍再度临门,把柯敬业召进了宫。 柯敬业从西华门侧门进入宫城,走了许久,穿过好几座城门,每一道宫门都要经过一次搜身,如此数次,这才到了一座院落里面,内侍示意柯敬业在一间屋子里等候。 此时已经是卯时初刻了,柯敬业肚子饿的咕咕叫。只得用屋子里的点心,就着边上的冷茶充饥。 过了好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方才有一红袍官员进来,示意柯敬业去另外的屋子。 进京这些日子,又充任了一段时间的千牛卫,可柯敬业还是认不全枢密院的那些文官武将。 不过,即便是不知道人家的品级,柯敬业还是以见过上官的礼节见过了诸位大人,这才站在了角落里。 过了好一会儿,就听见内侍一阵阵传唱:“万岁驾到~皇后娘娘驾到~” 柯敬业连忙跟着一众官员跪迎帝后。 皇帝入内,让群臣起身之后,这才道:“今日让诸臣工齐集枢密院,乃是为了经略东瀛。” 能够进入枢密院的,自然是枢密院的相关官员。 立刻就有一老臣微微颤颤地跪了下来,道:“陛下,穷兵黩武,非明君所为……” 贾琰立刻道:“新元三年,豫州首发蝗灾,席卷黄河两岸三十余州府,百姓流离失所。十年来,大晋休养生息。人口大大增加。”@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此乃国家之幸,皇恩浩荡啊,陛下……” “然后呢?土地的出产都是有限的。可是人口的增长却是没有底线的。怎么,你也想我大晋的百姓生子不举吗?” 生子不举,乃是典故。据说南宋后期的农村,百姓生了儿子不养,直接把孩子扔掉或者溺死。原因也只有一个,养不起。 听见贾琰这么说,众臣子只能跪下了:“臣惶恐。” 贾琰道:“本宫不管外头也是怎么想的,也不管文官那边会有什么反应。但是,请诸位记住,枢密院的职责,就是用手里的刀剑,为华夏挣来更多的土地!” 贾琰的声音可以说是掷地有声,枢密院的一把手二把手等几个文官们还没有反应过来,下面的武将转职的官员们已经先嚷了起来:“愿为朝廷效死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