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5节 (第3/4页)
但是,事情伴随这皇帝把自贡送给了母亲一事,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自贡打汉代时期就是产盐之地。只不过,贾琰接手之后,让钦天监的阴阳博士、水文博士和虞部相关官员对当地进行了详细地调查之后,竟然发现在自贡,跟盐伴生的,竟然是天然气!而且当地对天然气的用法跟贾琰的认知比起来,显然是非常非常落后的。 贾琰立刻让将作监设计了一种机关,看上去就像是一口异常古怪的大锅,却能够以蒸汽为动力,把深入地下几百米的卤水抽出来,然后用天然气煮盐…… 内阁会同意皇帝把自贡送给太后,其实是因为很多人都相信,自贡从汉代到现在,地下的盐卤已经近乎枯竭,因此皇帝要讨母亲欢心,他们也选择了默许。 对于他们来说,太后娘娘只要不干政,一个小小的自贡,还是可以的。 但是,伴随着新仪器架到了自贡的盐井上,自贡每年的产盐量暴涨,从自贡的地方报告上可以看到,新仪器使用的第一年,自贡井盐的产量,就足够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食用! 据说川南道布政使因为不相信这份报告而亲自去自贡做了一番调查,这才把这份报告送达内阁。 内阁惊呆了。 因为伴随着自贡井盐产量的暴涨,自贡这一年的盐税直接就上缴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 紧接着,就有个愣子算了一本账,说根据典籍记载北宋末年两淮盐利收入在1500万至2405万贯之间,可是本朝去年的两淮盐场税银才八点七万两白银,甚至连十万两都不到,而当年林如海在位的时候,两淮盐场每年都能够上缴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然后就有人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是因为自贡盐运输方便,直接走岷江入长江,通过长江水域顺流而下,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因此大家都从自贡取盐,所以,去年两淮盐场的收入不好。 然后那愣子就说了,一百六十万两银子去掉一百二十万,还有四十万。这四十万去了哪里?这还没有算上自贡以前的税银呢。还问对方是故意找茬看太后娘娘不顺眼,还是包庇私盐。 整个朝堂立刻炸了。 因为无论哪一个罪名都不好回答啊。 朝堂变成了宛如开了锅一般的沸水,当然,前后三任扬州巡盐御史都倒了大霉,全部被抄家问罪。 其实高位的朝臣和消息灵通之辈已经隐隐猜到了,继开疆拓土之后,太后娘娘又准备对盐政下手了,原因很可能是改革。 结合之前的外迁百姓,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这是一次面向全国的,涉及土地和盐政的全方面的、深入的改革。@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能够爬进内阁的大臣们绝对不会是对历史和政治一无所知的家伙,跟司马光这样的经济学家,也不独北宋会出现。封建王朝的内阁大臣们,几乎每一个人对经济和民生都有自己的一套认识。换而言之,虽然这次的事件看起来不过是因为去年两淮盐税没有收上来,可实际上呢,不过是因为立国百年,朝廷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而盐税,不过是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已。 不过,阁臣们清楚这一点,可是有的人却不知道啊。 因为涉及到了皇太后,事情就变得格外复杂,甚至连后宫都被牵扯了进来。 作为媳妇,冯皇后对贾琰的心结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却不知道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心思。 无论是贤妃还是德妃,都这样悄悄地跟左右道:“看我们这位娘娘,不过是惦记着太后娘娘手里的那些东西罢了。密卫,皇家海上商队,如今又多了一样,盐。别的不说,无论是哪一样,都够馋人的了。更别说太后娘娘手里有三样!可惜,这三样,密卫是仁宗陛下和先皇一手设立的,太后娘娘不过是接手之人罢了,海上商队是先皇跟太后娘娘一起用太后娘娘的陪嫁筹建的,原就应该属于太后娘娘才对,就是放在民间,也没有做儿媳妇的惦记着婆婆的陪嫁置办的产业的。至于自贡的盐,又是太后娘娘歇下来之后弄的。我们这位娘娘,除了生了一位皇子,别无寸功,竟然敢肖想太后娘娘手里的东西!” 这几个妃子会这么说,她们心里实际上如何不馋贾琰手里的东西呢?只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