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香_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节 (第3/3页)

让汪祖寿心安?眼下他为何不能怀疑我们会成为第二个景鸿翼?”

    陆放沉思良久,叹息一声,黯然点头,“如此,你我联名给皇上上一道折子,说明此事。”

    程询颔首,开玩笑:“放心,我不是短命的人。”

    陆放瞪了他一眼,“丧气!大过年的,你就不能说几句吉利话?”

    程询却朗声大笑。

    陆放又是担心又是气闷,把手边的书砸了过去,“兔崽子,就没个正经的时候。”

    随后,八百里加急的折子送至京城,皇帝很快批示,让陆放、程询酌情安排下去。

    与此同时,程询写给在钦天监行走的友人的信也急速送到,友人二话不说,寻找机会反复给皇帝提醒:今年南方将有天灾。

    程询的目的在于,皇帝事先生出隐忧,便会吩咐南方各地防患于未然,并且,留出一笔赈灾的银子。

    二月,汪祖寿以惊人的速度在广东扎根:出高价让几十间掌柜的把店铺转让给自己;派出手里五名大管事带人去各地,以高于市价三成的价钱,收购百姓家中存着的茶叶、水稻;收购上来的粮食八成上交按察使司,赈济最贫苦的乡镇百姓;最令人咋舌的是,捐银三百万两,用做打造战船。

    对于此人近十年来经商的情形,苏杭一代的人传回消息:虽说无jian不商,但在商贾之中,汪祖寿是仁厚之辈。

    有些百姓说是活佛显灵了,有的说是财神爷降世了。

    官场情形却是大相径庭。

    通报此事的邸报送到各官员手里,陆放也召集官员宣读了圣旨,更态度强硬地警告过,结果仍与无用功一般——

    从这时开始,程询的签押房就没断过官员。问他为何越权干涉商人缴税的人有之,要求看汪祖寿经手诸事账册的人有之,气冲冲来质问、威胁他的人有之。

    他们就是要仗着天高皇帝远装聋作哑,就是要跳着脚地拉帮结伙找程询闹事。

    程询起初一概不理,没时间:梳理汪祖寿及时交上来的账目、入账存档,跟皇帝讨得力的专司这笔账目的人手,向陆放讨要赈灾的官兵、去最贫穷的乡镇县城赈济……哪一件事,都比应付那些官员重要。

    忙过这一阵,他也看出了端倪,大抵知晓汪祖寿想通过自己除掉的人是谁了。

    这一阵,官员因为他的避之不见,肝火更为旺盛,以端州知府汪正为首的六名知府、四名县令,联名上疏告他的状,大意是他与商贾勾结,牟取暴利,汪祖寿刚到广东,他们便已发现诸多端倪,恳请朝廷派御史来彻查。

    这不是他消息灵通,那些人根本就没想瞒他,四处放话。

    他看过那十个人的名单之后,讶然挑眉,其中竟有懋远县令万鹤年——那个算是硕果仅存的清官。

    要知道,万鹤年管辖的懋远县,一万人左右,一直穷得叮当响,如今是赈济的县城之一。

    想不通,就要见一见,何况对方一直在等着。他当即唤人去请。

    程询没换官服,坐在长案后方,望着万鹤年在霞光之中进门,见对方身量不高、精瘦,一看就是分外耿直、倔强的面相。

    万鹤年见程询一身便衣,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停下脚步。

    程询牵了牵唇,指一指近前的座椅,“坐下说话。”

    万鹤年却道:“卑职此番前来,是为公务。请程大人换上官服,卑职才好详细禀明。”

    程询淡然一笑,“那你不妨回去,等我治了你擅离职守的罪,再说别的。”

    万鹤年皱了皱眉,冷笑一声,眼含鄙夷地望着程询。

    只凭这些,便不难想见到,对方把自己当什么人了。怪不得陆放对这人是那样的评价。程询睨着万鹤年,眼神由温和转为冷凛。相对而言,贪官污吏不足为患,最棘手的反倒是这种墨守成规冥顽不灵的清官。整治,于心不忍,亦可能激起一方百姓的民愤;不整治,日后他底气更足,时不时地给你添堵。

    但是,不知好歹、影响大局的人,在他这儿与赃官没有任何区别。

    对视片刻,万鹤年败下阵来,敛目看着地上方砖。程询的目光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一刻不是有血有rou的人,只是需要权衡得失、选择是否舍弃的物件儿。年纪轻轻,怎么就有了这样的气度、威仪?

    程询语气凉飕飕的:“坐下说话,或者,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