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在六零_第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节 (第4/4页)

了,说是不想闺女,可是这闺女要走了又舍不得,只叮嘱道,“有功夫回来看看你侄子,别长啥样儿都忘了。”只好拿孙子当借口,能多看看闺女。

    “行了,絮絮叨叨个啥,爱琴又不是不回来了,”胡老太也看不下去了,对邱卫红叮嘱道,“路上小心点,遇上滑溜的地儿就下来,可别摔了,爱琴可还抱着孩子呢。”

    又对孙玉秀道:“你也别多说了,天不早了,你还想让他们摸黑儿回去啊。”弄得跟生离死别似得,“大年里可没有留闺女女婿住下的道理,还不让他们赶紧回去!”

    孙玉秀这才收了泪,摆了摆手,“快走吧,快走吧。”说完话,赶紧就转过身往回走,看也不看一眼了。

    胡老太想到家里的大孙女,起先还觉得挺美的。可今个儿被妯娌这么一搅和,心里也跟着酸酸涩涩的。

    怪不得人家都要生儿子呢,这闺女嫁出去了就成了别人家的了,也不在身边,想见的时候还得闺女有空。

    不行,她可得好好守着她大孙女,省的叫哪儿来的狼崽子给叼走喽!

    想到这儿,胡老太腿脚生风的追上孙玉秀,“老三家的,我先回家去了。”

    喊了一声,腿脚利落的回家去了,把孙玉秀远远地给甩在了身后。

    “大嫂家里这是有啥急事?”孙玉秀目瞪口呆了一阵儿,接着问李爱国道。往年这时候胡老太是一定还会在他们家坐会儿的,这会子这么着急回家,真是搞不懂。

    “也没啥急事啊,”李爱国先是不确定的回了一句,“这大过年的,能有啥事儿啊?!”八成是回去解手,当然这话李爱国没好意思说出口。

    “奥。”孙玉秀含糊的应了一声,“上爱党他们家玩儿去吧。”这话是对爱民说的。

    他们这儿的风俗,要是儿子娶媳妇了就得在村里找块地基、盖上房子分出去住,老人要跟着老大住。可不跟别的地儿似得,一大家子都住一块儿。这一大家子,柴米油盐的,那还不得天天吵啊。可见还是他们这儿的老祖宗有学问明事理,是个想的深远的。

    孙玉秀有俩儿子,她倒是没跟大儿子李爱党住一块,反而跟着二儿子李爱民住一块儿。今年头一次李爱琴带着孩子回家,饭桌也是摆在老二家的。倒不是她不讲究,那主要为了将就她家老头子嘛,毕竟爱民才是他亲儿子。即使是亲侄子,那也隔着一层不是?!于是干脆她就听大嫂的,跟老二住一块得了,也省的将来说不清啥的。

    但是这大儿子二儿子的感情可不能远了。这不,孙玉秀知道李爱党跟着李爱国亲,就赶紧叫李爱民招呼着李爱国去李爱党家里去了。

    要说这生活的智慧啊,还是他们这老一辈的人多。这人老成精,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

    “哎。”李爱民应承下来。这大过年的,地里也没活儿,他们这些老少爷们啥都没得干,也只能跟那女人家似得,聚一块说说话啦。

    不过今儿这饭菜可真香,李爱民摸着吃的圆滚滚的肚子,心里想到,要是顿顿都有这样的饭吃就好了,他们家啥时候才能过上好日子呢?

    不过大娘家这正月里还有一场席子,就大娘那讲究法,搞不好还能喝上小酒呢!

    哎呦,这么一想,今年这正月的日子过得还真不错啊。

    “爱民,想啥呢,还不快跟上!”李爱党回头说了一嘴,说完就转回头跟李爱国家去了。

    “哎!”

    第7章 飘香镇

    这大年初三的,有啥说头没?

    有,可有讲究了,前提是建国前。

    建国前那家里当家的男人得跟过年似的把“敬祖宗”、“敬天地”给做上一遍,当然了,放的那串鞭炮可不是迎年,而是送年!

    真正算得上是过年的,也就是大年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还有就是这三天家里就算是再脏,那也是绝对不能打扫卫生的,就是怕把“年”给送出去,没法过个好年。

    奥,对了,初三这天是不兴上门拜年的,因为这“年”该走了,可别惹着它才好。

    不过要是过了初三,这家里头该干嘛干嘛,也没啥讲究了。

    建国后,封建迷信要不得,胡老太一家子晚上吃了一碗饺子,闲着没啥事儿,点灯还费油,早早地就上炕睡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