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1节 (第3/4页)
初次心动比喝了蜜还要甜,目送着心上人在鞭炮声中进入花轿时,那滋味又如咀嚼着一颗酸硬的青榄,心中苦涩万分。到了如今,卫绍对着客套的温含章,终究也只能道一句:“钟夫人客气了。” 温含章笑了笑,便不言语了。 双方寒暄过后,便是钟涵在询问卫绍最近的救灾筹备事宜。 钟涵目前虽无实职,但他在二皇子身边却说得上话。卫绍知道他愿意过问是一片好意,便收敛了心神,道:“户部尚书梅大人只愿拨十五万两银子作防灾之用,这点银子是杯水车薪,买得了粮米,买不了柴炭,皇子府属臣们都建议二皇子再去梅尚书那边撞撞钟,最少也得备下一百万两银子,工部才好买材料修缮工事。” 这件事钟涵是知道的,说到底还是钦天监出错太多回,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否则二皇子行事不会如此艰难。国朝事情多,四周都有战事,六部官员对着这件事都是半信半疑的,所以也没有人敢真正下力气。 二皇子的属臣们提出的这一百万两,也只是能修个门面,更别提这其中还有其他赈灾物资要采购。 就因为户部只愿给出十五万两的事情,二皇子对梅尚书十分不满,一直与他道,他当年出宫的安家费都不止十五万两了。另有上次二皇子妃宴饮中的捐赠环节,女眷慷慨解囊加加减减的都有五万两。这让二皇子更是觉着梅尚书是在糊弄他。 钟涵沉吟了一下,问道:“你如今在做些什么?” 卫绍苦笑道:“二皇子让我去道录司求掌事的多拨几个和尚道士,为大夏祈福。”卫绍与二皇子虽在面上已经握手言和,但二皇子对他的信任有多少分,在差使分配中可见一斑了。 卫绍瞥了一眼在一旁听得认真的温含章,他心中有些好奇,在温含章面前说出这些话,固然让他觉得灰头土脸,但钟涵没有让妻子回避,这也算是一大奇事了。 温含章有些忍不住,她对钟涵道:“侯爷,阿阳看起来不太舒服,不如你与卫大人回府再聊?”她对着卫绍笑了笑,“卫大人说的都是正事,也不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让无关之人听见了。” 钟涵知道温含章这般动作,必然有些话想说,便顺势邀请了卫绍一起回府。卫绍自然不会驳他的面子。 温含章一上马车就道:“我有一个法子,许是能让梅尚书多拨些银钱。”她方才就是憋着这个主意,才想把钟涵拉上马车一块商量。 温含章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眼底干净坦然得就像高山上的冰雪。钟涵看着,突然凑了过去,在她的眼帘上轻轻贴了一下,才揶揄道:“你想了些什么主意?” 回程之路只有半个时辰,温含章抓紧时间说了出来——待会回府,她便不能名正言顺参与商讨了。 她直言道:“国库吃紧,梅尚书就是担心十二月份没有地动,银子打水漂了。”这个其实很好解决,让二皇子与商贾做买卖时标上一条,三个月内若无地动,货物免费退换。 纵观史书,灾难颇多。古代并不缺乏救灾的应急能力,若是灾后抚民,朝中自有一套机制。但现下的事情就在于,从没有人敢信誓旦旦保证,天灾会在某时某刻发生。积极备灾的经验便有些缺乏了。 许也是没有人敢背负灾难不至的笑话? 所以到目前为止无人真的提出一个有效措施。 温含章也想不明白,继续道:“二皇子在民间采购多少物资,在契约上都加上这一条。到时若是没有地动,货物就能换回银两,若是有地动,梅尚书就是大功一件了。” 钟涵与温微柳都十分确定十二月份有地动,天灾之力不会受到人为干扰,梅尚书若是不愿松手,秋后算账必然有他的一份。温含章这么做,也是为这位老大人好,毕竟他是本朝难得的做实事的人。 她想了想,补充道:“咱们只找有信誉的大商人做交易。”这些人赚够了钱,自然更想要名声,“一定不能强买强卖,愿意做此退换承诺的商人,无论三个月后有无地动,都能获得朝廷嘉奖。商贾最爱名声,这于他们不会损失一丝一毫,还能白得了荣誉。愿意干的人应是不少。” 温含章并不担心这些人囤压着货物无法出脱,毕竟都是粮米柴炭棉衣等能够久放之物,大商人自有自己的流通渠道。 钟涵沉吟了一下,温含章这个想法不是没有人想到过。他与二皇子身旁其他几个谋士都曾有类似的念头,但因着二皇子的脾性,一贯轻视商贾,他身边的人自然不愿在这上头得罪他。 钟涵倒不是得罪不起二皇子,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