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9节 (第2/3页)
上古堡, 收监相关嫌疑犯,解救人数超逾一万, 单单还只是这一批。 记者追踪报道,牵扯出一从亚洲、北美,转至南美、欧洲的国际人贩集团, 其恶行累累震惊世界!连联合国都介入调查, 却无法深入其中。集团“产业”链成熟且环环相扣,但每一环只熟识上下线, 集团迅速斩臂, 结果浮出水面的只有亚洲与北美的“供货”链。 事已至此,并不能抚平民众义愤填膺的心, 极力要求彻查到底。警方不负众望, 竟深入追溯十年间已售出的被拐人口, 不少涉案财主遭遇盘查,社会一片动荡。 亚洲链首犯某款爷, 经虹膜与指纹检测, 原是华夏通缉在逃的人贩头目, 早年整容换证出国。 华夏与雄主国有引渡条约,立刻请求移交至国内审判, 与之同归的还有大量被拐卖的华夏公民。 许许多多破碎家庭涌向警局询问,年纪大的尚且还记得年龄,一些年幼被拐的儿童还未办理身份证登记指纹虹膜信息,亦早已忘记原名与家庭情况,许多子孙被拐的男女们失望而归,只能定下机票赴京,等待那架承载着无数家庭希望的军用飞机,载着那些离家的华夏子女归京。 新闻媒体对此进行大量报道。 第一批被解救的人口归来时,首都省警局人满为患,家属记者围观人群闹嗡嗡一片。 一队长龙远远驶来,当一辆军用吉普停在门口,打开车门,警厅内外静了一瞬。 群众爆发出热烈的鼓掌声,向开车的军人致敬。 家属们激动地冲出大厅,被维持秩序的警员拦住。 头几辆还是刚刚被拐的儿童,飞机上被指导员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回到华夏并不感到陌生,下了车,目光四处穿梭,在一双双大长腿中寻找熟悉的面孔,望望还没过几秒,就被人群中冲出的孩子抱住,“爸爸mama”“宝贝乖乖”的喊起来。 军车空了一辆便开走又下一辆顶上,一个老太太置身拥挤的人群,隔着喧嚣目送军车一辆辆开走,一辆辆开来,一个个家庭热泪盈眶谢天谢地。 越往前,是被拐卖越早的孩童。 一辆车驶到门口,车门开了许久都不见人下来。 车上的孩子年幼被拐,早忘了母语,猛然听到杂乱陌生的语言,瞅着窗外那些与往日所见白肤碧眼的人完全不同的黄肤棕眸,紧张地攥住衣角。若急迫的家长离窗户近点,都要吓得浑身一缩。 一个面容带笑的女警员钻进车里,亲切拉住孩子们的手,消除他们初来乍到的警惕不安。 善意的群众并未催促,等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已经被拐十年一副小少年样貌的孩子下了车。 人群中的老太太立刻哭了出来,不是默默流泪的感动,而是声嘶力竭的嚎哭。她一边哭一边扒开左右的人群,冲上去抱住那个孤零零站在车旁左顾右盼的男孩,摸着他削瘦的身板和单薄的衣服,心疼不已,“孙儿,这是我的宝贝孙儿!” 警员理解家属的激动心情,却还要照章办事,带着人往厅里走。 老太太紧紧扯着男孩袖口不放,让男孩极为不自在。 警员安抚几句老太太,道,“您不要太着急。这个孩子是没有身份证明的,为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您如果真是孩子家属,请准备孩子的出生证旧照片等相关材料来警局办理手续,一旦审查通过,必会早日让您合家团圆。” “我、我有证证、明。我孙儿屁股上有个胎记。” 老太太一伸手就要当众扒了男孩裤子证明,惊得男孩甩开男孩躲到警员后面,才讪讪收回手意识到莽撞,又手忙脚乱从衣服里面掏出一个老旧的挂坠相片。 “这真是我孙子,跟我已故的老伴长得一模一样。” 打开小相框赫然是一张旧照片,衣着过时的年轻男女笑得极为含蓄,那位英俊青年确实与男孩极为相似。里面打扮娇俏的女孩笑靥如花,却如何都让人联想不到眼前鸡皮鹤发、双目浑浊,因时常皱眉而在额间留下川字皱纹的窘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