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3节 (第2/3页)
连杜允文都难以撼动的官场‘老狐狸’。 方才那一瞬间,顾云浩只觉孙惟德身上陡然升出一股身为上位者的气势,那种凌厉之感,甚至让他差点喘不过气来。 这便是权相阁辅的气势么…… 此刻,顾云浩又是感动,又是诧异。 感动的是孙惟德的回护,毕竟师祖如今这般对季铭不满,其实当中亦是有他的原因在,毕竟以着师祖的想法,是不愿他卷入户部之中去的,而吏部将奏文递交内阁之后,季铭却是直接越过了三位宰相,亲自送交了元化帝。 当然,孙惟德对季铭的不满,也并非是仅仅因着顾云浩,亦是觉得季铭这般越过他们三位宰相行事,实际就是仗着如此深得元化帝信任,不将他们三人放在眼里。 毕竟六部送交皇帝的奏折是由一定的程序的。 一般而言,那都是六部拟定奏折,交由部里大佬们阅看之后,再送交内阁,由内阁阁老们令自己手下的阁官票拟。 票拟之后,还需要告知内阁的三位宰相,方才由专门的内阁官员送交元化帝。 只不过,若是贴了红笺的紧急奏折,便不需要走这个程序,可以直接由阁臣们面圣御呈。 而吏部提拔官员的奏折,应当并非是紧急奏本才对,应该按程序一层一层送交。 却是不想季铭这样突然插一杠子,竟是自己亲自带着去送呈元化帝了? 内阁三相,虽然共同主理朝政之事,但还是模糊的分工了的。 比如右相孙惟德,便是着重于华朝的人事和财务、兵事等事宜,其中吏部、户部、兵部、都察院、通政司等部门的许多事,都是要由孙惟德拿主意的。 左相杜允文,因着倾向于分管文化教育等事,故而礼部、翰林院、国子监、鸿胪寺、太常寺、光禄寺、理藩院等多是听从于杜允文,除此之外,工部那边,也是由杜允文掌控。 至于副相陶明哲,却是将刑部跟大理寺,牢牢把控在手里。 要知道吏部之事,虽然孙惟德并不会仔细过问,事事cao心,但吏部的奏折,却是直接越过他,被季铭送呈了元化帝,他又如何不恼。 “师祖,吏部不是素有惯例,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任用,才需奏呈陛下么?弟子不过是从五品,怎会……” 顾云浩抓住了其中的关键,直接问了出来。 闻言,孙惟德面色稍缓,解释道:“话虽如此,然如今户部不是税改么?故而调入户部的官员,只要是从六品以上,都是要经由内阁审定,再上折禀奏陛下的。” “师祖,难道上次调任,仅仅是弟子一人?”顾云浩又问。 虽然户部人多,但他记得与他前后脚进部里的,好似还有另外两人才对。 听闻顾云浩这话,孙惟德也摇了摇头,说道:“并非如此,当时共有四人才是。然而,却只有你一人,去了闽省清吏司。” 说到这里,孙惟德还是有些不忿。 “看来那吏部邓仕建是嗅到什么味了,这般急不可耐地往上贴。” 突然听见孙惟德说出这样一句话,顾云浩不由心中一紧,随即稍一思量,更是觉得惊诧万分。 邓仕建,吏部的尚书,自顺德年十四年入阁,虽然算不得内阁的老资历,但人家乃是吏部尚书,管着整个华朝官员的升迁任用,地位绝对非同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邓仕建邓阁老,却亦是他们越省巡抚邓仕文的兄长。 一家两兄弟,一个是内阁大佬吏部尚书,一个是地方大员越省巡抚,邓家的权势,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而这位邓仕建,却是右相一派的关键人物。 因着孙惟德在升任宰相之前,便是当时的吏部尚书,顺德十三年,孙惟德官拜右相,吏部尚书之位空悬,吏部诸事仍由孙惟德做主。 直到顺德十四年,孙惟德建言顺德帝,宰相手中权柄过甚,未免处事偏颇,不便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