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有礼_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4节 (第3/3页)

是在给他后悔的机会。

    温凉轻笑了两声,清冷的嗓音带着懵懂的诱惑。胤禛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语调融合在一处。

    他说,“你何时见我悔过?”

    伴着夜色寂寥的冷意,如火一般的热情混杂着摇晃的节奏,像极了夜间乍放的昙花,美丽至极,又珍贵至极。

    温凉不愿回想夜间的画面,但那是他睡得最沉的一夜。

    ……

    八月底,刑部尚书启奏噶礼贪污,接连批判数条罪责,康熙帝没有在朝堂上立刻回复,而是压下不提。

    九月,江南乡试结束,不久,江南巡抚张伯行密奏江南出现科举舞弊,副主考官赵晋受贿,阅卷官合伙作弊,主考官左必蕃知情不报。次日,康熙帝发现江南织造李煦奏报,江南学子涂抹考场字迹,又抬着财神爷游街,惹来万人围观。

    张伯行、李煦皆是康熙帝信重的能臣,此事必定不是无中生有,康熙帝连派户部尚书张鹏翮,漕运总督赫寿为钦差大臣,同江南巡抚张伯行一起处理此事。

    康熙帝震怒,被派去的官员自然是认真办事,不过十日便接连有消息传回。此事不仅是江南学子重视,就连京城内也屡屡提起此事。

    胤禛因温凉一直盯着噶礼,对噶礼的情况也很是清楚。噶礼本来就有前例,又因着武仁那本无中生有的账本,倒是把目光锁定了此事,“先生以为,噶礼是否参与其中?”

    温凉本是在外书房同胤禛商谈朝中的事情,突然听胤禛一问,停下毛笔来,“爷以为,区区几个主考官,若背后无人,敢在江南之地闹出这样的事情?”

    胤禛轻笑道,“那可不定,财帛动人心。”

    “当初某惦记噶礼,便是因为此人虽有能耐,然贪财过度,所到之处必定疯狂敛财,事后丢下一地问题。但因着没有确凿证据,屡屡被脱身。噶礼虽是两江总督,不过从他处下手撬开江南,也算是个得宜的着力点。不过那是当初,眼下爷备受瞩目,这江南的事情暂且还是不宜插手。”除非是康熙帝吩咐。

    此前的情况同现在又不同,温凉尚且在江南的时候,京城中还不是如今的局面。眼下隐约有着胤禛一家独大的局势,胤禛便不能肆意妄动,盯着他的人可不少。

    “若真的有噶礼参与,那可不容易处置。”胤禛若有所思地说道,那户部尚书张鹏翮同那两江总督噶礼可有着儿女亲家!

    温凉漫不经心地说道,“或者同噶礼没有关系呢?”

    胤禛似笑非笑地看着温凉,道,“若是真的,先生岂不是没面子。”他随着说话的动静越发地靠近温凉,先是偷了个吻才低笑着开口,“为了让先生不会如此,那噶礼总得做点什么才是。”

    这状似昏君的话语让温凉面无表情地挪开椅子,“爷还是认真做事吧。”他指了指桌面,那里还有一小堆没看完的密信。

    胤禛失笑,倒是端正了态度。

    果真如胤禛所言,原本势如破竹的钦差在触及到噶礼时,顿时成了寸步难行的泥人,你推搡来我推诿去,户部尚书张鹏翮倒是和江南巡抚张伯行两人对上了。纷飞的奏折从江南飞到京城康熙帝的案头,彼此的意见完全不同,顿成胶着局面。

    案情很是波折,康熙帝为了让案情继续,先是停职了噶礼张伯行两人,让钦差加紧勘查。然得出的结果不尽人意,随后又有证人上吊自杀,闹得事态无法阻止。张鹏翮取了折中的法子,惩处几个小官了事。

    然江南学子不满,康熙帝看着奏折也更是不满。而后的事态,让康熙帝又另派钦差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去,得到的结果也不尽人意。张伯行的奏折铿锵有力,坚持为江南学子发声。

    这种结果,早在温凉的预料中。

    温凉不可能记住曾看过的所有事情,他只记得在今年会发生此事,然猜测出这般情况,也不难。从康熙帝派出户部尚书张鹏翮时,此事便注定不能容易了解。张鹏翮自然会包庇噶礼,然江南学风盛行,才子矜傲,不必他处容易妥协。没有合理的解释,他们无法认同。

    科举是朝廷的命根,康熙帝自不会坐视不管,这是个两难的局面。又因着后面的人不敢得罪前头的几位尚书,就算闹到中央也没人敢彻底翻案。

    当康熙帝着人把案情快马加鞭送到京城时,他也同样在朝堂上提及此事,意见纷纷者众,有以为噶礼与舞弊案关系不大,只有查实不力的罪责,反倒是张伯行诬陷噶礼,罪责更大些。也有意见不同者,不过声音较小。

    康熙帝蹙眉,又问诸位皇子意见。这倒是有了不同的反应,有以为各有其过,也有以为噶礼罪责。当康熙帝问及胤禛,胤禛答曰:“噶礼。”

    “为何?”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噶礼本性如何,早有所察,张鹏翮等人的奏折赞誉太过。证人情况蹊跷异常,众人皆畏尚书风光,反倒忽略了平凡事。”

    康熙帝颔首,决定此案提交中央,让九卿、詹事、科道等人共同审查这场舞弊案,本也以为此事可到此为止,未曾料到依旧起了风波。

    第九十二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