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第1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1/2页)

    “陛下回来了,就好。”

    第90章

    他们找了处僻静的地方, 给杨老爷子烧了许多的黄纸。

    虞璁从前日日夜夜都担忧着江山社稷,如今看着那黄纸一张张的投身于火里, 在眨眼间失了踪迹, 忽然内心就安静了下来。

    陆炳担忧他夜里着凉, 又去寻了个外袍给他披上。

    已经九月了,夜色清凉如水, 很安静。

    很多的话还想和他讲,可人突然就不在了。

    待手中的黄纸烧完, 虞璁拍了拍手掌,轻声道:“杨老爷爷,我挺想你的。”

    “你也记得想我啊。”

    虞鹤默不作声的把手中的黄纸放完,只轻轻叹了口气。

    “明日放假一天, 便不要再cao劳什么了。”

    虞璁缓缓起身, 任由旁边等候多时的小太监来帮忙撤掉各种物事,只伸了个懒腰道:“还有什么事情,是朕不知道的?”

    虞鹤紧接着起身, 恭敬的开始一一汇报。

    两人这种时候,都睡不着,还不如聊聊公务。

    “安南那边来了消息, 已经递了名册了。”

    “什么?”虞璁一愣,心想还真赌对了?

    “是的。”虞鹤点头道:“另外, 女真那边的工匠不太够,向晋徽两地的招募令已经都投放出去,估计年关过后就有人往京城赶了。”

    虞璁同他一起回了乾清宫, 佩奇正瘫在长毯上睡的四肢朝天。

    “京中又是什么情况?”

    北平城的扩建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银行已经进入人员的培训和环节调节期,而皇家会议中心也即将投放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京城人口在以相当可怕的数目上涨,由于商贸的开放和各种政府工程的投入,几乎流民们都有生计可以混口饭吃,还能跟着那些工匠们学些手艺,四方来的商人更是数不胜数。

    那货币的发行,确实指日可待了啊。

    等一觉睡饱,虞鹤那边早就收拾的处处到位,在寝宫里等着服侍他起床了。

    “对了,陛下。”他动作依旧熟稔的帮他穿衣挽发,忽然开口道:“您还记得那个……寻仙考而来的士子吗?”

    “谁?”虞璁漫不经心道:“胡宗宪?”

    虞鹤摇了摇头,开口道:“吴承恩。”

    “吴承恩?”虞璁懵了下:“怎么突然提他?”

    虞鹤想了想,回答道:“当时您跟他说,可以留心下话本之类的事情。”

    “好像这吴翰林也挺喜欢这方面的东西……这些日子写了几章小说,托我问问您想不想看。”

    小——说?!

    虞璁正等着梳头发拗造型呢,这时候一扭头,如墨长发瀑布似的散落下来。

    “叫什么?”

    “好像叫,《西游记》。”

    真的写出来了?

    有连载可以看了?

    虞璁心想这是个好东西啊,直摆手道:“拿手稿来,朕要看。”

    等东西取来的时候,早膳都已经吃完了。

    皇上总算找到些新鲜事情做,此刻捧着手稿看的津津有味,旁人也不敢把折子递给他。

    这故事的走向,还真的变了。

    西游记原先写作的背景,是黑暗而勾心斗角的整个明代官场。

    所以整个故事,也有许多凄风苦雨的基调在那里。

    无论是孙猴子被压抑的抱负,还是唐僧苦悲的出身,都是很值得回味的。

    可是虞璁再看的时候,虽然笔法和修辞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但是故事的走向,突然多了几分汉唐的开阔壮丽。

    孙悟空不再是石中托生,而是由九玄天外的日月精华凝成。

    他也不再是被封作弼马温,而是天生就受到天庭上下的倚重和信任,连金箍棒也是玉帝和龙王联手交给他的。

    至于陪伴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那是为了修成佛的功德,连被镇压五百年的那一条都省了。

    虞璁用看同人文的心态把十章翻完,在发现没下文的时候猛地抬头,追问道:“后文呢?”

    虞鹤被吓一跳,老实道:“吴翰林平日都在忙宫录编修之事,这都是他随手写的……”

    编修?编修那些事都交给旁人忙啊。

    “你去封他个官高点的闲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