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5节 (第1/2页)
哪怕如此,作为百年来唯一一个从正门踏入金銮殿的女人,无数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可是紧接着,排名第二的那个人,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虞璁正喝着茶,差点被呛着。 ——怎么,怎么是个豆丁般的小正太? 就这身高,怕是一米五都没有吧?! 他才多大啊?! 虞鹤伺候在旁边,悄咪咪地开口道:“十一岁了哦。” 第103章 虞璁的时间暂停了三秒钟。 ——十一岁? 他的眼睛不由自主的越过了沈如婉, 看向那个已经站定的小不点。 这也太矮了吧……有自己的腰高吗? 不对,古人似乎都营养一般般, 这小家伙回头得多喝点牛奶才好。 皇帝揉了揉脸, 开始在心里算时间。 张居正这时候估计才七八岁, 那难道说—— “徐渭?”他扭过头小声道:“是徐渭吗?” 虞鹤愣了下,好奇道:“陛下也看了名册?” 怎么会! 虞璁这时候哪里还有心思听杨慎作开场白, 颇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 自己这是蝴蝶了多少历史进程啊。 徐渭都来了,张居正还会远吗?! 等等, 万一徐渭张居正都进宫了,那戚继光过个三四年也得来啊。 三个人这一进宫,国子监里头都成春田花花幼儿园了啊。 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和徐渭。 解缙是永乐那代的, 现在尸骨都凉透了。 但是杨慎正值盛年, 徐渭还入了宫! 这历史上的徐文长,上能辅助胡宗宪平海退倭,下能著述画画外加写剧本, 就是第三代的全才啊。 按照原应走的时间线,这孩子生来命苦,满百日的时候生父就过世了, 十岁的时候生母又被家里的妾给赶了出去,如今也不知道归依何处。 等等——难道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政策吗? 虞璁一算时间, 终于感觉出来哪里不对劲。 难道说,因为嘉靖中兴和农耕税收的调整,这徐渭的家境有所改变? 他的父亲是四川夑州府的同知, 也是被政策惠及的那一批人。 之前为了征服河套和蒙古,他让科举之事延后了一年,如今是嘉靖十一年,那这孩子就应该是八岁多的时候考了秀才,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去考了省试? 那他如今……还是孤儿吗? 由于角度的问题,徐渭在进殿之后一直背对着皇上,让他无法看见脸上的神情。 但是光从衣着来说,还算光鲜洁净,明显是被照拂过的。 接下来的时间,是五官的答对问策。 无非跟面试一样,丢几个麻烦的问题,看这些贡元的临场反应。 虽然那些问题都很有建设性,放在古代也是绝对的新颖出彩,可是皇帝他就是听不进去。 他满脑子都在想徐渭从前的一辈子,过得有多惨。 古代有句话叫文章憎命达,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文人能善始善终的,根本没几个。 王守仁和杨慎在原版历史里都算不得好死,在穷苦偏远的地方仓促又潦倒的过完了这一生。 吴承恩科举屡屡考不上就算了,徐渭更惨…… 他虽然才思双绝,在历史中都算是神级的人物,可是一辈子都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 虽然有胡宗宪的重用,二人度过了颇为恣意又骄傲的青中年岁月,可伴随着胡宗宪下狱,徐渭自杀了九次,七十三岁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这样一个本应纵横天下的人物,最终只能把个人的能力全都寄托在山水诗画上,虽说是中国艺术的幸运,却也是他个人的不幸。 虞璁看那个观音童子般白净的小男孩,一时间感慨无数。 曾经穷困潦倒的杨慎,如今做了教部尚书,还是三大监国之一。 在战乱中急病猝死的王守仁,现在成为了大明第一首辅,宾客门人如云,现在也著述无数。 那……徐渭,你也值得更好的人生。 我不会再让你去经历那些苦痛。 想到这里,虞璁忽然有个奇异的念头。 这次殿试一共六十个坐席,十五个高层官员的前排,二十个中层官员的中排,还有二十五个观摩席。 他凭着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