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节 (第2/2页)
信,再次上了邮轮。 来来去去。在信和信的漫长递送与夜深时分,于炮火静悄的间隙中醒来的的遥想和期待之中,光阴如同流水,从指间徐徐而过。 …… 民国三十年的秋。纽约附近的一个宁静小镇里,这个下午,秋天午后的明媚阳光,穿过了高大的柞榛树的树冠,斑驳地照在校园里的到处可见的中古式拱廊和卷形门窗之上,也静静地照在坐于林荫道旁的一道身影之上。 她是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女孩儿。 在尚未面向女生开放招生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东方面孔并不奇怪,但女学生,却并不常见。 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小姐,严格来说,也不是这里的学生。 她是数学系那个脾气古怪的弗里德曼教授的助手之一,四年前来的这里。 四年前来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岁。而现在,二十三岁的她,坐在校园道旁的一张长条木椅上,低头,看着翻在自己膝上的一本厚厚的书籍。 她长发垂腰,随意结辫,肩上裹条围巾,格子呢裙,脚上一双黑色皮鞋,随意又青春。阳光照在她低垂的光洁额头上,几缕映着金色光影的发丝,从发辫里飘出,随风轻轻地沾在她的面庞之上,肌肤洁白,目光沉静。 她看了一会儿的书,抬头,视线落到了对面不远之外的拿苏堂上。 砖墙不加粉刷,绿色的常春藤,密密麻麻地攀援其上,遮掩着墙体上的来自岁月的斑驳痕迹。 她看着那片常春藤,渐渐地,仿佛出起了神。这时,近旁传来一道脚步之声,仿佛有人向她走了过来。 她转过脸,看来眼来人,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叫了声“松舟”,合上书要站起来。 奚松舟示意她不必起来,加快脚步到了她的面前,向她点了点头,随即坐到了她的身畔。 这几年间,两人之间的碰面算不上频繁,但也有往来,异国他乡,犹如系住了友情的一根纽带,只会让彼此愈发成为知音。 “兰亭,我已经收到了研究所的邀请,聘我做终身教授。” 两人说了几句近况,孟兰亭问他研究所的事情,他说道。 “恭喜你,实至名归。” 孟兰亭衷心地笑道。 奚松舟却双手紧握,视线凝视着前方,仿佛陷入了某种沉思。 “怎么了?”孟兰亭问他。 他慢慢地转过脸,看和她。 “我没有接受。” 孟兰亭一怔。 “我已经想好了,尽快回国。” 奚松舟的双眉紧皱。 “这两年,我给周教授去过几封航邮信,但你也知道,国内国外,如此情况,通信困难。好在前些时候,我终于收到了他的一封回信。他和我讲了些他那边的情况。” “我没有想到,这场仗一打就打这么久,现在非但没有获胜的曙光,反而进入愈发艰难的状况,也不知道哪天才是个头。联大更是如此,条件艰苦至此地步,他们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上课。” 他顿了一下。 “我深感自责。他们已经坚持了四年,我却在这里安稳度日。周教授说师资紧缺。我已经想好了,尽快动身回去,和周教授他们一道等着胜利的到来。” 孟兰亭有点意外,想了下,说“周教授应该也只是无意提及,没有一定要你回去的意思……” 奚松舟摇了摇头“我知道,是我自己决定的。其实之前,我就一直犹豫,只是始终没有下定决心而已。现在我决定了。我今天过来,其实也是和你作个告别。” “兰亭,我先回国了。研究所不缺我一个教授,我想联大更需要我回去。” 他说道。 孟兰亭心里涌出一阵感动之情,站了起来,郑重地向他伸出手。 “我很敬佩你的决定。祝你一路顺利,希望我们将来很快就能再次相遇,到了那时,战争已经结束,我们又能过回和平的日子。” 奚松舟也跟着站了起来,慢慢地伸过来手,握住了她的手,缓缓握紧,顿了一顿,终于,松开了手。 “我相信一定会的。” 孟兰亭点头“你什么时候走,我送你。” “不用了。”奚松舟微笑。 “我知道你学业繁忙,没必要特意送我。能得到你的祝福和肯定,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孟兰亭含笑望着他“那我就不客气了。再次祝你一切顺利。” “松舟,你真的很优秀,我为我有幸认识了你这样的一个朋友而骄傲。” 奚松舟凝视着她,没说什么,片刻后,朝她点了点头,转身,迈步离去。 他的步伐起先不快也不慢,就像平时走路的样子,渐渐地,慢了下来。 尽管在心里,一遍遍地告诉自己,真的不必再回头了。她和自己,永远只会做朋友。 但头却仿佛不听使唤,依然还是转了回去。 他看到孟兰亭还站在那里,目送着自己,见自己回过头,她再次露出微笑,抬起一只手,和自己摇了摇,做了个再见的动作。 一个男生朝她走了过来,叫她,仿佛说了什么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