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节 (第2/3页)
以帮助他联系三楼的业主。 保安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歪戴着保安帽,以“葛优瘫”的姿势躺在保安室破旧的沙发上,眯缝着眼睛,听完了冯之玄的话,说:“你这人是不是电视剧看多了啊?而且,这三楼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啊?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有的是事情,可没时间陪你玩。” 在保安室里碰了壁,冯之玄依旧放心不下。想来想去,他掏出手机,拨通了110。 “嘿,这种感觉真带劲。”大宝说。 勘查一组的办公室里,大家都在回味着两天前离开英城市的场景,所有人都依旧沉浸在nongnong的成就感当中。 在英城市放火大案破获后,我们跟随办案的刑警支队重案大队民警一起,押解犯罪嫌疑人吕芳到案发现场,对现场情况进行指认。这是所有案件破获后都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一来是进一步固定证据,二来也是确定案发过程,为进一步提取物证、总结现场重建得失提供依据。 我们对吕芳的情绪是矛盾的,一方面同情她的悲惨境遇,另一方面,她却因为前夫的为富不仁而做出错误的行为,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至少三名无辜的孩子不该就这样结束生命。 我相信,周围的居民也都是这样的情绪。 所以,我们在围观群众这种复杂眼神的注视之下,带着吕芳走进了现场警戒带。 因为作案过程非常简单,所以指认现场的过程仅仅持续了十几分钟,我们就重新回到警车之上返程。在车辆缓缓发动的时候,围观群众中不知是谁开始鼓掌,紧接着,现场周围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随着掌声的响起,群众复杂的眼神慢慢地变得坚定,他们选择了“法律上的正义”。 在夹道的掌声中,我们缓缓地驶离。 虽然天天出勘各种命案现场,但享受这种待遇还是第一次。所以,我们激动的心情经久不息,甚至回来平复了两天,心情还是异常地激动。 “你们知道吗?我在实习期的时候,有一次去一个农村派出所,想让民警带我进村子去了解一些情况。”陈诗羽说,“没想到民警竟然拒绝着装带我去,说什么穿了警服会引起一些误解。我当时就纳闷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难道只是说得好听的吗?” “确实有些基层单位和群众关系很僵。”我说。 “所以啊,这次我就觉得特别暖心。”陈诗羽说。 “谁说不是呢。”林涛伸了个懒腰说,“人活着嘛,最需要的就是那种存在感和认可感。但是这种感觉你不可能凭空去要来,都是需要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说,“我们就像雨伞一样,只有真的可以为群众挡风遮雨,群众才能把我们举高。如果是一把漏风漏雨的破伞,就只有滚去垃圾堆里待着了。” “雨伞理论,经典。”大宝托着下巴说。 “对于我们,就只有命案必破,才能获得认可,才算是完成了使命。”我严肃地说,“虽然很多人认为命案必破是扯淡,事实上也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每年都命案必破,我们省每年命案侦破率总是在百分之九十九点几,达不到百分之百。但是我认为,只有有了目标,才能敦促我们不懈怠,不轻易满足。” “确实,每破一起大案,群众都是会认可我们的。”韩亮说,“只是这种夹道欢送的模式,倒是第一次遇见,感觉确实很棒。” “是啊,这算是一件激励着我们的小插曲吧。我们不敢说所向披靡,但一定要乘风破浪!”我越说越激动,“再来案子,我们一样义无反顾去侦破它!” “喂,秦乌鸦,求你了!”林涛连忙伸手制止我。 可是话音刚落,调度电话就应景地响了起来。 “我的天哪!”林涛伸出的手还没收回,直接拍脑瓜上了,“你真是名不虚传!你以为出勘现场算什么好事啊?” “不长痔疮啊!”大宝精神抖擞地按下了电话的免提键。 “丽桥市发生一起命案。”指挥中心说,“早晨七点半接到的报警,在一个回迁小区里,一对母子被杀身亡。刚刚丽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发来了邀请函,希望省厅给予支援。我们已经请示了在外出差的陈总,陈总指示勘查一组速赴丽桥市参与案件侦破。” “知道了,案件有具体情况吗?”我问。 “没了,就这么多。”指挥中心挂断了电话。 电话挂断了,大家都在发愣。确实,最近的案件有点频繁,让我们没有什么喘息的工夫。 我看着发愣的几个人,笑道:“走吧,赶去丽桥还能听个案件前期情况,才到午饭的时间。” 一语惊醒梦中人,几个人纷纷起身整理着属于自己的勘查箱。 十分钟后,七座的勘查车发动了。 “一对母子被杀?那肯定是父亲干的。”大宝猜测道。 “这是什么理论?”我问。 “直觉。”大宝一脸神秘。 “你还记得不?上次那个被杀的母亲,还有那个因为咬伤了犯罪分子,而被刺了十几刀的小女孩?”我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