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节 (第2/2页)
月的工资也才二十来块钱。” “就这,还不算什么,供销社的售货员没一个是干净的。偏偏你明知道这些,还不能不在这儿买,因为周边几十里,就这一家公家开的商店。” “再过几年就好了。”宋逢辰开口说道。 等到改革开放,国营经济解体,个体户发展起来,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不再限量供应,普通百姓的好日子才是真的到了。 “或许吧。”陈家老大不以为意,毕竟他是当前经济格局下的受益者,他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也是那卖布的自找的,仗着手里有点小钱,和理发馆的一个寡妇勾搭上了,偏偏他老婆是个脾气大的,发现了这事,直接就把他给举报了。” “那卖布的害怕被拉出去挂牌子游街,公安上门去抓他的时候,他找了一个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据说当时血流了一地,就为了这,供销社还特意关了一天门打扫卫生……” 正说着,牛车驶进一条狭小的胡同里,往前走了百十来米,停在一户人家门口。 陈家老大跳下牛车:“到了。” “就这?”说好的市场呢。 陈家老大当即说道:“以前世道乱的时候,大家伙有了东西就在附近的胡同里乱窜找寻买家,久而久之的这一块就成了黑市。这不现在世道好点了,也有可能是使了钱,革委会那边对这儿的监控松了不少,有几拨人在这儿买了房子,专门做收东西买东西的生意。” “这两年我们村里村民从山上弄来的蘑菇笋干什么的都往这儿卖,价钱要比供销社那边的收购站多上两成。” 说着,陈家老大抬手敲门。 过了一会儿,大门露出一条缝隙,钻出来一个脑袋,看见陈家老大,那人大概也是觉得脸熟,“你是?” 陈家老大回道:“我是岳溪村生产大队的大队长。” “哦,是你啊,进来吧。”那人拉开大门,让牛车进来。 不太的院子里堆了不少破桌烂椅什么的,看起来和普通的民居差不多。 那人关了门,领着宋逢辰两人进了屋子。 一个中年男人迎了上来:“陈大队长,你这是,来买东西的?” 陈家老大点了点头:“赵老板,你这儿东西好像少了不少啊?” 宋逢辰环顾四周,屋子里琳琅满目的什么东西都有,糖果饼干,奶粉罐头,酒水布匹……主要是以吃食为主。 “可不是,这不是春荒吗,好几个月只出不进了。”赵老板看向宋逢辰:“这位是?” “哦,那是我三叔,我们来买点大米和白面。” “大米和白面?”赵老板眉头一挑:“要多少?” “价钱呢?”陈家老大问道。 “既然是老熟人了,给你一个优惠价,精米六毛,白面五毛。” 陈家老大没说话,转头看向宋逢辰。 这儿的东西贵不贵宋逢辰不知道,他只知道这年头一斤苦荞面才一毛一分钱,一块钱能买到六十斤红薯。 他想了想说道:“精米和白面各要三十斤吧。” 赵老板脸上笑意更甚。 宋逢辰看向货架上的奶粉和水果罐头,不等他问,赵老板直接说道:“营养奶粉二十一罐,桔子罐头一个四块。” 宋逢辰摸了摸口袋里的钞票。 买不起。 还是穷啊! 赵老板又说道:“我们这儿除了奶粉,还有乳扇呢,这个不贵,四块钱一斤。” 宋逢辰:“来一斤吧。” 又精打细算的买了几瓶白酒和一小麻袋粉条,宋逢辰身上的钱就又去了将近一半。 他问道:“对了,赵老板,你这儿收天麻吗?” 赵老板一愣,眯着眼:“收,怎么不收。” “怎么个收法?” “湿品十八元,干品八十,如果数量多的话,还能再涨点。”赵老板连忙问道:“怎么,你手里有货?” 宋逢辰笑了笑,没说话。 临走之前,也不知道是不是宋逢辰最后那几句话起了作用,之前任凭陈家老大口水说干也不肯把几毛钱的零头抹掉的赵老板,竟然笑着往宋逢辰背篓里放了半斤红糖,只说是送的。 出了胡同,太阳正当头。 陈家老大看了看牛车山的东西,建议道:“三叔,咱们先去吃饭吧,晚点再回去,这么多东西,要是被村里人看见的话,太招摇了。” “好。”宋逢辰点了点头。 跑去国营饭店吃了碗rou末米粉,宋逢辰心满意足,临走之前,他想了想,请服务员帮忙打包了七个rou包子,陈家老大付的钱和粮票。 一路走走停停,回到岳溪村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剩下的东西搬去牛棚吧。”宋逢辰给自己留了一半大米和一半粉条。 “好。”陈家老大放下碗,擦掉嘴边的水迹,等着宋逢辰锁好门,重新上了牛车。 到了地方,陈家老大帮着把东西搬下车,宋逢辰敲了敲门,郑德辉走出来,一脸愁容:“宋小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