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节 (第2/4页)
上官仪捋捋胡须,心怀大慰的看着李弘,心道:“代王终于懂得进学了啊,不容易啊。不枉老夫一片苦心啊。”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李弘是目瞪口呆,看着在上官仪的指挥下,好几个人在国子监的藏书房出出进进,然后自己面前便多了一堆小山似的竹简。 李弘怔怔的看着上官仪,喃喃问道:“先生,您别告诉我这就是《本经》?” 上官仪拂须含笑,不无骄傲道:“不错,《本经》所有的竹卷走在这里,保存的完好无损。” 李弘不由的叹口气,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怪自己太着急了,忘了古人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名言了。 万卷书并不是指万本书,而是指一本书!万卷一词,不过就是眼前这一堆小山竹卷的最好注解。 古时纸张问世前,竹简则是刻录书籍的唯一手段。而一本书,要是赶上作者神经病点的、才华横溢点儿的,想要借一本书出名的,经常会出现一屋子竹简是一本书的情况。 第43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李弘揉揉生疼的脑袋瓜子,疑惑地问道:“那个活字印刷难道你们还没有用吗?这些书为何还不赶紧抄录、印刷出来?” 不提还好,一提及这事儿,上官仪也不拂须微笑了,一脸的无奈跟遗憾:“代王有所不知啊,自从您弄出了这活字印刷,这下好了,国子监可是乱成了一锅粥,都是争着抢着要先印刷自己的书,哪还能轮到这些古先贤的书籍啊。” 自古文人相轻,重名轻利,活字印刷一出,如今大唐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的鸿儒大学,都是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的想印刷自己的书。但就没有人管这事儿吗? “那就没有人管这事儿?你们就不知道上奏折问问陛下?”李弘不可思议的问道。 “能不上吗?可又有几个人愿意真心实意,希望自己的书放到后面再印?还不都是走过场,最后倒好,弄的门下省也懒得往上奏,只好留中不发,奏折全在门下省积压着。”上官仪长吁短叹说道,一副悲天怜人的姿态。 “那您的书可印刷了吧?”李弘似笑非笑的望着上官仪。 上官仪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含糊其辞道:“臣只是出了这一本而已,臣当年参与编纂的《晋书》,不还是没有来得及印刷吗?” “唉,您说说您,就您那《投壶经》您也好意思率先印刷,有意思吗?十步开外往壶里投箭,您都能费事儿写出那么大的乐趣,先贤古籍您就不知道争取一下?”李弘有些鄙夷地说道。 “这……这,先帝曾经在这投壶一趣事上花费……” “得得得,您给我打住吧,这还把先帝扯出来了,皇爷爷要是听见了,估计能气的从土里爬出来,把您斩了然后再回坟墓里去。”李弘毫不忌讳地说道。 上官仪却是听的神色惊悚,肝胆俱裂,这要是被旁人听见了,一个大不敬下来,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都是个问号。 “是,代王教训的是,臣这就上奏折禀奏此事儿。可这印书一事儿也不是那么简单啊代王,您想想,首先就得需要大量的上好纸张,而且装订、封印这都是需要人力的,国子监很难拿出一大笔费用。况且这洛阳纸是好,可洛阳纸也贵啊。”上官仪两手一摊,有股撂挑子的感觉。 “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是您的代表作吧,长安城文人士子人手一本,已经开始学着您那诗风吟诗作赋了,这时候了您觉得纸贵了,印刷您的上官体诗风您掏银子了吗?”李弘越来越觉得,文人阴起来真是卑鄙无耻到了极点。 看来还就得笑里藏刀李义府,或者大引人许敬宗这样的人来治,难怪上官仪后来他在朝堂上被人诬陷,此刻李弘都觉得他被人诬陷真是大快人心。 李弘想了想,说道:“以后无论谁想要印刷自己的书籍,没问题,自掏腰包,所有的费用都自己出,想要多少本给他印刷多少本,但一文钱也不能少!” “代王,如此不好啊,这学问一事儿与铜钱挂上钩,难免让人笑话。” “笑话?怕笑话就先印刷我大唐文人士子想要看的先贤古籍,而不是你们那些穷酸书,或是乱七八糟的诗。” “难不成代王想要印完了一人发一本不成?您可要知道,这得多大的费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