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节 (第1/3页)
兵力最盛时也不过十万人,所以对于夹杂在白衣大食跟大唐之间,时刻处于被两国吞灭的吐火罗而言,其国内便是全民皆兵,男子皆习战。 其中最奇葩的习俗,自然是吐火罗的婚俗。隋书曾经记载: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兄长。 而入吐火罗的范围后,李弘便开始命令方战与恒乔,专门走不被人察觉的山石小道。 如遇见小股吐火罗部队,歼之。如此也是为了他们的行踪保密,不至于刚一进入他国便被发现。 一万人全部采用的是轻骑简装,在趟过了乌浒河后,李弘便命令部队加快速度。 所有人的一切生活都开始在马背上完成,马背上打盹儿,马背上吃饭,马料同样是身在马背上喂食。 随着渐渐深入,吐火罗境内的帐篷越来越多,其中碰见过好几拨小小部落游牧,都被方战与恒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等吐火罗的游牧骑兵明白是怎么回事儿,就便被全歼之。 所有的人包括受伤战死的战马,都被身后的部队拉进了崇山峻岭的深处,想要发现这些尸体,恐怕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而且甚至都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 如同西域跟吐蕃一样,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让人再一次感叹高原上的瑰丽。 稀薄的空气、湛蓝的天空,高海拔特有的纯净,让李弘等人来不及细细打量。 十三天的时间,他们才接近了吐火罗王城以南的地方,而如今不过才走出了五百里地。 进入腹地,意味着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李弘跟薛仁贵、黑齿常之商议后,不得不改变策略。 白天正正一万人隐蔽在崇山峻岭,不易被人察觉的峡谷中休息,晚上然后再继续匆匆行军。 方战与恒乔头上扎着树枝,手里的兵器都被用布包裹住,防止反光的时候,被另一座山坡上牧民的吐火罗人发现。 整个队伍极其安静、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谨慎跟严肃,喂食战马等等生活必备,都是在部队休整的极近地方解决。 而就是这样的环境,身为大唐的太子殿下,竟然能够从容不迫、神态轻松的适应。 每每白天部队在休整时,不出一个时辰,整个驻地便会臭气熏天,毕竟一万人的吃喝拉撒都在一处极小的地方进行,但太子殿下依然能够如其他人一样,毫不在乎的有说有笑。 如此乐观的情绪、加上放下高贵身份与普通兵士一起作息的态度,让原本还有担忧,怕太子殿下吃不了急行军辛苦的薛仁贵,不由的在心里对李弘佩服的更是五体投地。 而跟随李弘在吐蕃征战一年多的黑齿常之,早就习惯了太子殿下淡然处之的行军态度。 原本要继续行军的黑夜,被天空一阵厚厚的云层遮挡住,一场暴风雨在夜色刚刚笼罩整个大地后,便开始倾盆交加的下起来。 大雨滂沱的夜晚,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被雨水交了个通透。 花孟跟芒种四人,包括太子殿下的亲卫队,望着前方不远处的山顶,一片黑乎乎的小树林,刚想要请求李弘前往那里避雨,便被李弘的喝声制止了。 踩在泥泞湿滑的小路上,李弘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大声对无法无天吼道:“传令下去,所有人手里的马槊必须放在地上,绝不可举过头顶。任何人不得站在树木等等高处避雨,都必须站在这峡谷里头。” 雨水倾盆交加,狭窄的峡谷都快要变成一条小河了,不等其他将领命令,一些兵士开始自觉的牵着战马,想要找一块高地避雨,而不是站在已过膝盖的雨水中,等待着大雨结束。 李弘的话音刚落,便听见头顶上方响起了轰隆隆的,由远及近的雷声。 第234章 奏章 李弘焦急的望了一眼乌云密布,倾盆大雨如豆般打在脸上,远处的乌云中时不时能够看见一丝光亮夹杂着雷声。 无法无天两人跟李弘一样,都脱掉了盔甲,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个向前一向后,扑腾着没过膝盖的雨水,去传李弘的命令。 盔甲不用李弘下令,所有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把铁制盔甲穿在身上,并不是说这些兵士都怕盔甲引来雷击,而是因为湿重的盔甲加上持续的大雨,盔甲穿在身上,就仿佛把人给禁锢住了一样动弹不得,抬手踢腿都极为费力。 命令刚刚下达到每一个团,每一个校尉在雨夜也顾不上大吼声,是不是会被吐火罗的人发现,开始含着雨水急声大吼,让所有人都从高处下来。 狂风暴雨在峡谷中显得比平原上要更加猛烈的多,随着山风的呼啸,此时只要一张嘴,立刻就能够把嘴里灌满雨水,呛的人直咳嗽,脸上由此也分不清楚是泪水雨水,或者是鼻涕了。 李弘焦急的仰望天空,他可不想自己这些兵士,没有被吐火罗跟白衣大食干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