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3节 (第3/4页)
大学士的份内事儿了,与自己无关。 “此人是及第还是落榜,你可知晓?”李弘冷冷的问道。 整个朝堂有些搞不明白了,太子殿下不是跟晋阳王氏在针锋相对吗?为何在看样子拿到了王氏的把柄后,不乘胜追击,反而是过问起了一个寒门学子是否及第的事情。 朝堂中的其他人不明白,但正二品的开国郡公王源,在听到李弘问话苏敬后,拿着李弘拍给他的文书的老手不由自主的颤抖了几下。 而这一幕,自然是逃不过就站在一胖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的眼睛。 孔志约同样是面现惊容!林士翎!他自然是记得这个名字,去年唯一一个不以明经、进士为科来科考的寒门学子,而且还及第了,只是最后被自己否决,换成了另外一名学子。 而顶替林士翎的学子,便是王源之孙王明。 看着苏敬迷茫的神情,孔志约的心在不断的下沉,一个大大的疑问开始在脑海里乱撞乱跑:这个林士翎被顶替之事,太子殿下是如何知晓的?林士翎不过一个寒门,怎么可能认识太子殿下?何况他是只身来长安科考,在长安并没有认识之人,就是在太原,一切也都已经被王氏处理妥当了,怎么现在竟然是太子殿下替他出头过问此事? 中间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国子监的颜昭甫都不曾知晓,自己为了稳妥起见,都没有告诉他! 苏敬不敢妄言,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知道一旦差错出现在自己身上,那可就不只是流放、获罪那么简单了! 现在他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考卷上的关于自己的字迹,是不是真是自己的字迹,那些评语是不是当初自己写的。 面对太子殿下的逼问,苏敬双手颤抖的比晋阳王氏家主王源的手还厉害,反复的看了好几遍考卷上的评语与字迹,在确定了确实是当初那份考卷后,也确定了确实是自己的亲笔字迹后。 躬身行礼说道:“回殿下,这份考卷确实是出自臣之手,臣只负责主考以及评语,通过后便交给他人品评是否及第。” “你只要告诉我,这份考卷最终会落到谁人手里,你亲手交给了谁?”李弘还是鄙视着苏敬。 苏敬的名字自己知晓,不过还不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而是从孙思邈那里知晓的,孙思邈曾经说过,此人对于药理颇有研究,特别是对于药草以及各种矿物,都有着深厚的理解。 第318章 谋略 李治与武媚坐在屏风后面,一人闭目侧耳倾听朝堂之事儿,一人则是蹙紧眉头,揣摩着李弘搞这么一个声势浩大的朝会,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扳倒五姓七家?不可能,就是他们三人联手或许还差不多,仅凭一人是无法做到的。 彻底解决新钱、旧钱之顽疾?那他干嘛要闹到朝堂之上?以他户部尚书的身份,加上太子殿下的身份,解决掉旧钱、新钱顽疾不是多难的事儿。 所以这旧钱、新钱就是一个幌子,是被李弘有意识的刻意的扩大化的结果,他要的就是把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新钱、旧钱一事儿上。 难道就只是为了一个学子出头?搞垮弘文馆跟国子监,以图全部控制在手?虽然全部控制在手意义巨大,但李弘没必要急于一时啊。 何况他现在的崇文馆已经是声势上压倒了国子监跟弘文馆,想要能够帮助他的人才,他崇文馆完全就足以提供,何必用此手段迂回呢? “王氏危矣。”李治突然间睁开了眼睛,眼中寒光闪烁,平静地说道。 武媚被吓了一跳,自从坐这后面就没有过好脸色的陛下,怎么突然间开口说话了。 “陛下此话何解?”武媚扭头问道。 “曹王李明、王义方、孔志约这都是与王氏来往亲近之人,现在李弘处处拿这几人的失职问责,目的已经很明显了。”李治继续闭上了眼睛,缓缓地说道。 “那……其他人呢?他就没有想法儿?”武媚很诧异,难道李弘就只是为了一个王氏不成? “其他人?咱们只记住了他这几年在安西的巨大功绩,却忽略了做出这一系列功绩,是需要一个绝对周密的谋略之计的,他能够在安西游刃有余,周旋于那么多番国外邦之间,最终把安西都护府管辖的那近十几个小国都安顿的服服帖帖,除了强悍的武力,也要有过人的智谋才行。白苏尼至如今在太乙城,早就没有了一国之主的威势,完全就是一个小酒馆的掌柜的。李遮匍、高昌、石国、东西且弥、葛逻禄、阿史那都支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