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6节 (第3/4页)
一直都是那副死德性,想要分一杯羹,占的一些高句丽的便宜也是情有可原。如今我们可以有两条路走,一:自然就是尽快攻下安市城,然后接连突破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直达他们的王城,占据王城号令新罗跟百济。二:继续原地待命,等到新罗跟百济坐不住,主动进攻高句丽,趁新罗与百济吸引了高句丽的绝大部分注意力后,我们再以最小的代价突破安市城。不过……” “不过什么?什么时候说话开始学的吞吞吐吐了。”李治急切的问道。 他想要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攻下安市城,这样一来,先帝不曾做到的事情,如果自己做到了,那么自己也就对得起天皇这个称号了。 “不过到了那时候,高句丽亡国灭种就在所难免,我们就必须跟新罗、百济比速度,看看谁先拿下王城,那么谁就能在辽东这一带占据战略上的主动了。”李弘看着点头赞同的将领们,只是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不是不想进攻安市城,只是实在是难以攻克啊,要不然,怎么先帝都是打到这里之后,班师回朝了呢。 第405章 决议 不过在座的每个人也都知道,当年先帝征战到安市城下时,很多因素让先帝决定了放弃继续进攻,转而班师回朝。 有高句丽的顽强抵抗这一因素,也有因为天气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寒冷的冬季,再加上粮草难以为继,道路不堪,每一斤粮食要运送到前线所要消耗的粮食,都让那时候的大唐变得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所以,在当时放弃继续进攻,改成长性的sao扰战略,也是当时不得不为之上上之策。 如今天气还暖,水波荡漾、青山绿荫处处可见,何况还有大杀器炸药在手,拿下安市城绝对不是一件费力的事情。 看着众人都凝望着沙盘陷入到了沉思当中,想要拿下安市城甚至是高句丽的王城,所要付出的代价确实是不小,但是大唐皇帝御驾亲征,这些代价还是能够承受的。 拿下高句丽,成立真正的安东都护府,这可是李治梦寐以求的事情,虽然他儿子李弘不怎么热衷,但是人现在已经在自己跟前,还不是任由自己说了算?毕竟朕才是最高统帅不是。 “如果高句丽王城被新罗或者是百济率先拿下后,又会是怎样一番局面呢?”刘仁愿与他们打交道最多,而且他考虑的也要更加周全,这一仗值不值的大唐大动干戈,不惜一切代价拿下。 “说值也值,不值也不值。这世间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用值跟不值来衡量的,有些利益在战争刚一结束我们就能看见,有一些则是需要等待好多年我们才能看见。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拿下这些城池后,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管理!这是最重要的,策略用的好时,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用不好,任何利益都是假象。” “这里没有国子监、弘文馆的学士,文绉绉的干什么,直截了当的说。”李治哼了一声,让你阐述一下还真费劲。 李弘耸耸肩,这次却把目标指向了紧邻高句丽的靺鞨地界,说道:“因为所有的前提利益里面,都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辽东的不确定因素便是靺鞨部,新罗、百济拿下高句丽王城,那么靺鞨自然会对他们另眼相看,甚至会在一段时间内与他们交好,如果是我们拿下了王城,他们同样会与高句丽的遗民暗中勾结,到时候还是我大唐的麻烦。” “这……”契苾何力听了半天,终于听明白了,这还是老调重弹啊,太子殿下依然是执着于他当年的策略,压根不想在这里设立安东都护府,不想使高句丽灭亡啊。 不光他听出来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出来了,大唐皇帝陛下,他龙爹就坐在最上首,他竟然还要坚持当年的策略,真是不给御驾亲征的皇帝一点儿面子啊。 李治刚才还听的神情专注、双眼放光,但听到现在也明白了,看这样子,这不孝之子是想遵循他皇爷爷的策略,以sao扰、打压为主,但绝不使其亡国,给新罗、百济可乘之机啊。 “朕如果铁了心在这里建置都护府会如何?”李治从椅子上起身,走到沙盘跟前,夺过李弘手里的细木棍说道。 “简单,用不了几年之后被动的罢置,便宜了新罗、百济或者是高句丽。”李弘很怀疑他们的眼睛,难道从这沙盘上看不出来吗? 这朝鲜半岛除了山便是山,平原极为稀少,虽然河流众多,但能够在这个时代,适应农耕文明却是根本不可能的。 八成的山水、两成的平原,虽然土地肥沃,但是也是相对而言,大部分的地方更多的是山地,很不适合农作物的生产,这也是为何他们的渔业会比较发达的原因。 刘仁轨老成持重,加上对半岛的形势又是了解颇深,看了看李治,再看看李弘,行礼问道:“殿下,但如果我们不征服他们,他们以后还将是我大唐的隐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