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1节 (第2/3页)
这仅从大世界这依旧歌舞升平的地界,就可窥斑见豹。 从大世界离开,陈芃儿又去了惠爱路。 亦岩一直在担心天气炎热,而陈芃儿身为一个孕妇,这大热天的非要出来逛街想来是极不合时宜的。无奈陈芃儿实在兴致勃勃,虽说有阿水开着车将他们载来转去,但姑姑今日罕见的对逛街如此热衷,他其实心里也有些明白,所以也就只能尽心竭力的当好保镖,一路跟着她东颠西跑。 惠爱路一样热闹非凡,这条路最大的特色便是汇聚了大批的洋服店,以“新派人士”自居的军人、政客、文化界人士、学生,最爱逛的向来都是惠爱路。因为这里除了洋服,还有各种书店、文具店、皮鞋店、钟表店、西餐厅、照相馆、西式百货公司,足可以配齐一个“新派人士”的全副行头。 自民国成立,就仅凭陈芃儿在天津及上海的所见所闻,经营洋服的店铺愈来愈多,且不独服装如此,衣食住行各种日用商品,只要有“来路货”进来,几乎都会压倒国货,而在洋货的冲击下,国货可以说是节节退却。 而惠爱路其中很多洋服店,其实都是以前的国货店,现在为了在洋货夹击中为求自救,也开始兼营洋货。像老字号丽丰祥,在沪的历史比广昌可要久远的多,以前以经营绸缎为主。前朝末年服装流行以蚕丝绵为芯,绸缎为表的丝棉衣,丽丰详的牌子愈做愈响,但民国初年,随着洋服大兴,绸缎式微,丽丰详的生意一落千丈,几乎濒临倒闭。后来,还是几位南洋华侨把店铺盘了下来,除绸缎外也兼营洋服和礼服出租,直接仿的是国外百货公司的经营手法,比如把传统的百子柜改成玻璃饰柜,在店门口安排迎宾导购员,用印有广告宣传资料的纸袋给顾客装商品,还在店里搞酬宾抽奖活动,才把这家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字号,转危为安。 这样的转变,其实在广昌的门店里也同样存在。 陈芃儿找了家路边的咖啡馆,在临窗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音乐缓缓悠扬,头顶上的吊扇搭配着冷气机,室内十分舒爽舒适,陈芃儿捏着小勺在香气袅袅的咖啡杯中缓缓搅动着,眼睛还望着外面这条繁华街道上的络绎人群。 亦岩坐在她的对面,还在拿袖子偷偷擦着汗。这样精致优美的地方他来的少,洁白的桌布上放着一蓬玫瑰,花香幽幽里他很有些坐立不安,但是又不想让姑姑觉得他土气,所以正极力按捺着心中不安,强自镇定,连面前小碟上放的块糖,都不敢摸一下。 偷偷拿帕子擦干净手心里的汗,亦岩伸手正要去捏小勺,就听陈芃儿说:“我决定了。” 他不提防的一愣:“什么?” 就见她已经把视线从窗外挪到他的脸上来,黄昏的夕阳里,她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被染上淡淡的一层金色,眸光坚定,极其的澄澈耀眼:“我决定了。” 第十八章痛 第十八章痛 [Z 狭窄的弄堂,刚落了雨,又出了太阳,蒸腾的水汽从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面升起,夹裹着闷和热以及地上的水渍,把人眼前晃得白花花一片。 裁缝铺子正把窗打开,擦着窗台的雨水,拐角的修鞋师傅也揽了小凳,跟前摆好了家伙什准备再开张,另一旁门口,就着阳光,阿婆佝偻着背,哆哆嗦嗦翻检着竹竿上晾晒的干菜,于是稠乎乎的空气里,又多了一道咸菜的酸味儿。 女人垫着脚,小心避让着路上的积水,免得打湿了鞋子和袜子,她为了出门才换的新袜子,可还是让一群轰跑而过的孩子逼得连连趔趄退去角落,不提防踩了一脚的湿藓,险些滑倒,赶紧伸手扶了墙,不知哪个跑过的孩子又踩到了一块空翘的石板,下面泥水高高溅起,避让不及的她被溅了一裤脚的泥点子。 女人有心想骂,看了那疯跑过去的孩子的背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