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 禅辩 (第2/2页)
的智普大师双手一合,再次问道:“阿弥陀佛,敢问这浊江是不是江,心苇是不是苇,再问,祖师达摩,渡的是又什么江,那苇又是什么苇。” 大家学过文言文,两人刚才的对谈,多少都明白其中意思,感叹于两人渊博的知识,巧妙的比喻,让众人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明悟之感。 是了,这红尘滚滚,不就如那长江吗?自古如是,平缓湍急,四季不同,由西向东,这是自然规律,这就如同人生一般,没有固定的常态,但每个人的生死都是注定,而这芦苇,就是穿梭在这三尺红尘中,你的本心。本心向着对岸,不随波逐流,自然可承载本身渡过苦海。 这是大智慧,也是大神通!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许多人原本皱着的眉目也舒展开来。 可道理大家都懂了,可智普大师为什么还问同样的问题,难道一能大师解释的还不够好吗? 所有人都皱着眉头,想不明白智普大师的意思,倒是周浩莞尔一笑:“佛法是真法,讲的是根本真意、是究竟法门。这浊江自然不是江,这心苇自然不是苇。” 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的邱艳雪赶忙问道:“怎么?你知道大师在问什么?” 周浩微微一笑,说道:“我书虽然读得不多,可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顿了顿,说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佛法说一切无根生灭,都是梦幻泡影,传说佛成道时,手掌触地,以大神通现出浊世原形,乃是五光十色的琉璃净土。” 周浩的话很轻,但周围许多人都听得见,只听周浩继续说道:“佛经有云,四方天地,三十三天,唯我们这一界能修行成道,其他诸天都不适合修行,无法领悟佛理,如地狱,无时无刻都在痛苦之中,自然无心领悟佛法得大解脱,其他几天极乐世界,一生随顺,吃穿不愁,极乐无边,没有贪嗔痴,没有七苦,没有经历也自然领悟不到佛法。” 说道这,身边的人都安静了下来,即便是两位和尚和微笑不语,相视而笑,静静听着。 “而话说回来,金刚经三十二品,其实真谛只在开篇第一章,只要懂了那一句‘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也就无所谓后面的我相人相众生相、无所谓后面的五宝布施等等,自然更无所谓最后那一段‘一切有为法,似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边上的邱艳雪听得一愣一愣的,呆呆的问了一句:“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只要你当下明悟,明心见性,这世界就不是这个世界,一切就能看懂看透,你已经是佛,已经如是住了。” “这个我不懂,那长江、芦苇有什么关系?”问话的不是邱艳雪,而是边上另外一名青年。只见那人眉头微微皱,似是听懂了周浩话里的意思,又似是不懂。 “智普大师二问,浊江不是江,心苇不是苇。我的理解是,既然我本就在岸上,本就明心见性,更或者说,我本就已经是佛,眼前的江的这头和那头其实一样,那江自然不在是江,而这芦苇,自然也不需要了。也就是我本有,何须求的意思。” 总结道:“所以,此时,这江在眼里,自然不是江,而心苇,自然不是心苇,正如心经所言,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连看着长江和芦苇的心都空掉了,所以当下就是彼岸,当下就是佛国!渡无可渡,何须一苇?” 周浩讲完,所有人都沉默了,许多和尚和前来的游都不由皱起了眉头思考。 而场中,一能大师和智普大师双双合十双手,同声宣了一句佛号:“阿弥陀佛!好一个渡无可渡,何须一苇!” 见着两位大师称赞,周浩赶忙合十双手,回道:“打扰两位大师禅锋,还请恕罪。” 一能大师哈哈一笑,对面的智普大师却开口问道:“那,为何达摩祖师还要渡江?” 周浩微微一笑,直接回道:“因为他还要传道二祖啊!” 听了周浩的话,一能和智普顿了顿,随后放生大笑,笑得很是畅快,很是舒坦。而周浩也应声发笑,引得场中近百人一脸莫名! “好一个传道二祖。” “小友悟性非凡,阿弥陀佛!” 两位大师都深深看了周浩一眼,而周浩也朝着两人报以微笑。 此时人群中挤过来一人。声音倒也显得熟悉,结巴道:“那个,周少,真,真巧,您也在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