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东宫深谈 (第1/2页)
随着中书明旨,三省六部均为此次乌苏平乱忙碌。何守业春猎之后本就在京中述职,故此没有回蓉城。主将已然在京,士兵分别去京城附近的五个驻地里各调来三万,经过程景况和何守业一番整合之后,只留下了十万精良。 太子虽没有参与此次出征,但他身为东宫国储,理应监国。所以六部之中许多关于此次出征筹备的事都交与了他。 故此,太子立刻将杨季修和何守业传进了东宫,商议一应事宜。 “此次东进乌苏,若粮草随大军前进,只怕路途遥远,劳民伤财,莫不如从当地征粮。” 太子看着地图长长的一条红线,怔怔道。 何守业闻言点头,“从尧城到贺州,接连横穿十二州,如果粮草随军,只怕也会拖慢行军速度。” 两人均是同意就地征粮,以减少损耗。 只是杨季修半天没有开腔,太子和何守业不由都看向了他。 “东境五州去年适逢大旱,又遇蝗灾,且不说咱们能不能征到粮,就算能征到,只怕那也是老百姓家里最后一点余粮。十万大军所需不是小数目,若不能长久供应,前线势必吃紧,咱们先征了这点粮食,那进了乌苏以后怎么办?而且东境五州的老百姓没了口粮,势必会激起民怨,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暴动。到那时,只怕咱们身在乌苏前线还未站稳脚跟,后方大本营却先垮了。” 杨季修神色严肃,狭长凤眼中带着一丝疑虑,但其语气却是不急不缓。 两人闻言均是一怔,向来听闻齐王不理朝政,怎么如今一闻,却有些名不符实。 太子在殿中来回踱了几步,问到,“既不能就地征粮,亦不能将粮草虽军运送,那可如何是好?” 何守业知道太子不懂军事,闻言也无异色,只是沉声道,“那就命令士兵随身携带十日粮食,每到一州便就地征粮,每次只征十日,沿途十二州,除去东境的贺州和灵州,待十万大军抵达西穆河,粮草应当足够。” 杨季修闻言点头,他深知何守业从军多年,又是跟着程景况南征北战,经验老到,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只是,去的时候可以这么办,那回来的时候怎么办?难不成还这么办?” 太子不知何守业的意思,闻言有些疑惑,当即问到。 见状,何守业笑道,“殿下,待咱们进了乌苏,还愁没有粮草吗?” 杨季修解释道,“若咱们成功平乱,乌苏二王子洛坎只怕不会简简单单的给咱们一些粮草军饷便算了事。” 闻言,太子这才明白过来。 只是何守业和杨季修所言均是最好的情况,至于最坏的情况嘛,太子自己闻一知二也想到了。 若何守业和杨季修不能成功平乱,那带着伤兵尸骨归国定然无颜面对宋明子民,到那时谁还会有心思理会你粮草够不够。 “将军此战可有把握?”太子沉声问道。 闻言,何守业转头朝杨季修看去,拱手道,“不知齐王有何高见?” 杨季修见何守业不仅上得了战场,连这朝堂之上的把戏也耍得有模有样,心中不忍暗自佩服程景况。 “乌苏内战,卡哈尔据西境王都为据点,对外向东境,南境,北境,同时发起攻击。洛坎身为二王子,手中只握有东境五万骁骑兵,大将军托索又在宋明,肯定不敢硬拼,故此内战累月,卡哈尔虽然成功占领了南境和北境,但他的损伤也是不小,反倒是一直在防御的洛坎,仍是兵强马壮。” 说着,杨季修看了何守业,见他微微点头,这才接着道,“咱们宋明十万兵马入乌苏,正好在洛坎的东境之内,只要他能严守城池待我们抵达,那此战必胜无疑。” 太子闻言先是一喜,而后却又是一愣,“如此说来,胜负关键岂不是在洛坎能不能守住城池?” 杨季修和何守业都点了点头。 如果洛坎能坚持到宋明大军抵达,到时两军合并,十五万兵马定然能摧枯拉朽直捣乌苏王都。但若他在宋明大军抵达之前就被破了城,失了东境防线,只怕到那时,宋明如何进如乌苏都是问题。因为中间还隔着一条西穆河,卡哈尔据险以守,纵使宋明兵力两倍与他,只怕也很难攻过去。 杨季修道,“乌苏东境内本就多山多河,即使咱们能跨过一条西穆河,但东境天险甚多,若没有洛坎的策应和疏通,只怕我们还没走到一半就全军覆没了。” 何守业闻言神色也变得异常严肃,“齐王言之有理,所以这一仗旨在抢占时间,在洛坎兵败之间抵达东境前线。” “如此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