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猎宫论政 (第2/2页)
种地百姓的数量却仍是没有变化。” 老皇帝点头道,“正是如此。人口成倍增加,但愿去种地的百姓却没有增加。如此一来,各地税收跟不上军饷开销,国库自然空虚。朕手中没钱,拿什么去行文物之政?” 杨季修不由疑惑道,“既是如此,皇兄为何不裁减士兵?” 谁知老皇帝闻言苦笑,“早裁过了,但每年参军的人数仍是不减,裁了一批又来一批,而他们又都在兵役制之中,朕不仅不能不让他们参军,而且还不能少给他们军饷。” 说到这里,老皇帝指着下方营帐道,“就拿下面这些禁军来说,皇宫能有多大?光禁军便有三万,还不加宫城之外的羽林卫。” 老皇帝面露苦楚,双眉紧皱,在额头处生生拧出一个川字,看上去甚为烦恼。 宋明士兵太多,税收太少,国库已是入不敷出。再加上偶尔遇到天灾,还要赈灾救民,只那一点税收如何能满足得了? 户部尚书曾建议增加赋税,但被老皇帝一口驳回。因为当年他登基之时便金口大开,在他在位期间,任何赋税绝不增加。户部尚书这么建议岂不是让老皇帝自己打自己脸? 这时,程月棠上前道,“陛下,民女有一折中之法,不知能否行得通。” 老皇帝闻言奇道,“哦?你有办法?” 程月棠点了点头道,“宋明如今局面的主要问题在于财政,也就是税收。陛下既不能裁兵,也不能增加赋税。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颁布国政,实行土地改革,让农民百姓得到更多田地,而减少百姓纳粮。” 此言一出,绕是老皇帝也不由闻之变色,因为土地制度乃是国家最为重要的制度,一旦改革,从而引起的中下阶层矛盾将会让国家陷入一个很困难的局面。 土地改革早在高祖年间便进行过,高祖颁布国政,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划分,不少地方的保甲,乡绅因为自家田地减少而聚众闹事,从而引起了大范围的暴动。最后高祖不得不被迫放弃。 自此,宋明之中再无提起土地改革之人。但没想到今日却被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口中被提及。 “土地改革一向历代君王必修之课,高祖已然失败,留下教训。” 老皇帝最后摇头叹道。 闻言,程月棠却是了然一笑,“陛下,高祖年间,宋明总共才多少人口?而今多少人口?” 说着,程月棠眉尖微扬,“高祖年间进行的土地改革并没有充分考虑当时的国情,人口太少,百姓即使得到了田地也没办法耕种,反而还要向朝廷上缴沉重赋税。如此,他们自然不乐意。” 老皇帝与杨季修闻言都是一怔,皱眉看着程月棠。 程月棠顿了顿接着道,“而今宋明人口增加,土地却并未增加。百姓家里人多了,自然想得到更多的土地,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吃上饭。” “接着说。” 老皇帝正色道。 程月棠点头道,“可是国政未达,百姓们手中没有多余的粮食,他们只好把孩子送进军营以便谋生。所以才造就今日的局面。倘若陛下能实行土地改革,将大量土地分放到各家农户手中,再减少他们身上的赋税。他们手中有了土地,家里有了劳动力,有了种田谋生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再将孩子送到军营。” 杨季修闻言也是恍然,点头道,“皇兄,程姑娘所言确实有道理。如今宋明人口众多,只要能将国政重心转移到务农之上,财政困局当能迎刃而解。” 让更多的士兵回乡务农,从而减少财政支出。百姓们种田的多了,那每年的粮食产量也就多了,即使减少了各地赋税,也不会影响国家财政。 “只是……” 老皇帝也想通了其中关节,但似乎仍有一些疑虑。 程月棠见状问到,“陛下可是担心那些乡绅保甲?” 老皇帝闻言点头。 程月棠道,“高祖年间他们为此聚众暴动,那是因为百姓们也不同意土地改革。但如今百姓们恨不能开山垦荒,他们自然不会随乡绅保甲们闹事。” 老皇帝闻言恍然,老百姓家里有了劳动力,他们自然想有更多的土地。如果实行土地改革,老百姓有了土地,他们自然不会再聚众闹事。不仅如此,一旦施行了土地改革,那当下流行的土地兼并之风也能得到制止。 乡绅保甲没有了土地,那也就失去了可以耀武扬威的本钱,没有本钱,他还能拿什么去欺压百姓呢?而老百姓没有了乡绅保甲施压,他们自然不会被迫去引发暴动。 如此一来,土地改革得以施行,国库财政问题得以解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