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_第1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节 (第2/3页)

。因此这些媒体只能用笔记下来,这下笔的速度比之那些激动的学生还要快上两分。

    令李铮惊讶的是,他在媒体席里看到了赵秋华。

    李铮微微垂下眼睑,赵秋华时任香江日报主编,按理说,她不应该出现在这儿的。

    “大家好,我是李铮。我论文的题目是《抗多克病毒疫苗的原理》”李铮说出论文题目的时候,场内有一瞬间的sao动。

    那些生物学圈子里的大牛们,虽然一早就有猜测,但当李铮正式宣布论文题目的时候,还是不由钦佩这位天才式的后辈。

    港督和英方药物监管部门的官员对视一眼,交换一个只有他们自己看得懂的眼神。

    “多克病毒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投影仪上出现一个病毒模型,“这是紫丙杉作用后的病毒临床表现,紫丙杉是强制破坏病毒活性。而病毒疫苗则不同,病毒疫苗通过人工减毒,使得病毒毒性在人体可自愈范围内……”

    李铮说得很仔细,除了减毒过程一句带过外,其余几乎没有一点藏私的地方。

    “经过初步生物实验,李铮实验室已经基本确认,多克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传染。”生物实验数据整整有两三厘米厚,幻灯片上一个个数据闪过。

    包括一众教授副教授在内的嘉宾们,都拿出了手中的纸笔,奋笔疾书。

    苏长治等人带着老花镜,迅速翻着面前的资料,一边注释,一边赞叹。王、赵、钱三位教授一边下笔如神,一边笑得老酒窝都快出来了。

    幸亏他们聪明,早早定下了这个名额,看看,看看。

    虽说大家都在听,但却只有答辩导师面前是有资料的,他们喜滋滋地在资料上涂涂画画,想象着同事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好像夏日里喝了一杯冰啤那么凉爽。

    李铮这场报告,整整讲了两个多小时。

    这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过程中,没有一个人离开,连起身去上厕所的人都没有一个。

    当李铮最后一句话落的时候,全场还是只能听到“沙沙”的笔和纸摩擦发出的声音。

    李铮尴尬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站在台上不说话了。

    过了两三分钟后,才有人反应过来,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随即好像按了一个开关一样,所有人都抬起头来,掌声越来越大,不多时,如雷般的掌声几乎掀开了屋顶。

    “李铮先生,我想问一下,这个人工减毒……”掌声刚落不久,就有人急急忙忙地站起来发问。

    是东京大学的藤上教授,李铮还没开口,苏长治就笑了。

    “藤上啊,这回的答辩导师可是我们,你别这么着急提问啊。”苏长治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

    亚洲医学系里,香江大学医学院往往会被拿来和东京大学医学院做比较,而且每次还比不过人家,香江大学这个万年老二做得已经很久了,也有点做厌了。

    而这位藤上教授,就是如今东京大学医学院的院长。

    藤上教授的面色就是一僵,他张了张嘴,找不到反驳的地方,皱了皱眉不甘的坐下了。

    好嘛,你们是答辩导师,那你们先问。

    几乎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坐在前面的五个人身上。

    这时,苏长治才意识到,这自己是不是得意过头了。

    他清了清喉咙,开口问道:“李铮,我看到你资料里用了两种人工减毒办法,一是生物血清,二是植物发酵提炼,你后来为什么选择第二种?”

    第130章

    “关于这个问题, 我和我的团队做了280次实验,植物发酵提炼的稳定性远远超出动物血清, 相关数据可以看资料附录三部分。”李铮这样回答道。

    报告厅的众人伸长了脑袋,努力想要看清第一排五人手中的资料。几个声望高的学者已然离开了座位, 站到了第一排五人的旁边。

    那表情, 真是恨不得将五人手中的资料抢过来。

    “能详细叙述一下人工减毒的原理吗?”徐明生开口道。

    李铮点头。

    他转过身, 将一张病毒模拟图放在幻灯片下。

    “大家请看, 这是多克病毒的病毒模型,此次人工减毒技术,我受到了刘思朝研究员正在做的一个项目的启发,病毒阻断。这病毒模型的构造决定了它在人体内扩散的方式……”

    五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几乎李铮答完一个人的,另一个人的问题就接上来了, 没有一丝的喘息时间。

    然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