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_第1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节 (第2/3页)

视。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洁白的病床上,李铮见到此时的孟老,也不由心头酸涩,孟老的头上几乎看不到一丝黑发,整个人好似一下老了好几岁,老年人的沧桑感从他身上漫出,给人一种日暮西山的感觉。

    “老师,校长和李铮来看你了。”陈安帮轻轻地开口道。

    孟老闻言缓缓转过头来,看到两人,面上露出一丝笑来。

    “你们来了,坐。”

    两人应言在病床前的凳子上坐下。

    “小赵啊,和芝加哥的项目,我恐怕做不下去了。但是华清参与国际项目的经历少,这次机会不能随便放弃啊。安帮跟着我很久了,这个项目我希望他替我做下去。”

    赵德培听闻孟老好似交代遗言一样的话,眼眶一红,声音微微有些颤抖,“好。”

    “哭什么。只是换了负责人,不知道芝加哥那边会不会有意见。”孟老自言自语着,随即抬头看向陈安帮,“安帮啊,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会带着你做项目,见芝加哥大学的人,机会你要自己把握。”

    孟老说到项目,精神好了不少,苍白的面颊上露出一丝红润来。

    “老师!您现在需要休息!”他自然听出孟老话里的意思,在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他居然还打算继续参与实验。

    “你啊。”孟老摆摆手,“这三个月躺在床上也是浪费,自然还不如在实验室里,就算是死在实验室里,我也是开心的!”

    在场几乎除李铮外的所有人,眼眶都开始有些湿润。

    情绪是非常容易感染的,孟老见众人如此,眼中也不由露出一丝悲伤来。

    而李铮一进到病房里,并没有去问候孟老,而是从病床旁边的床头柜上,拿起孟老的各项报告,仔细查看。

    医药不分家,李铮的临床能力虽然不如一线的医生,但理论知识却是十分丰富的。冠状动脉狭窄,在八十年代中期的华国几乎是不能治的绝症,但李铮记得,在世界上,还是有治疗手段的。

    1977年9月,格鲁斯齐格用球囊导管对病人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就是世界首例的冠状动脉成形术。

    1978年的医学杂志就以文学形式刊登过这一新技术。

    “冠状动脉成形术!”李铮突然开口道,“ptca技术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进入临床多年,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

    第143章

    “手术还算成功。但是李先生, 这位老人以后不能再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听说老先生是位科学家,他的年纪, 应该安度晚年了。”高大的外国医生摘下口罩,眼神严肃地对李铮说道。

    “非常感谢您, 乔治医生。”李铮诚挚地说道。

    八十年代国内外医学交流贫乏, ptca技术没有传入国内。李铮提出冠状动脉成形术可能能治疗孟老后, 陈安帮立刻问国外的朋友要了ptca技术的资料, 确认此技术已经在美国大规模推广,且治愈率极高后,激动地连声对李铮说谢谢。

    李铮好人做到底,直接让肯特请了一位美国医生过来。但不知为何, 他请医生的消息竟传到了梁哲的耳朵里,所以华清的人从飞机场接来的除了金发碧眼的美国医生, 还有这位全身低气压的梁先生。

    “好啦, 我没事。”李铮走到梁哲身边,不动神色地伸出右手,偷偷勾了勾梁哲的小拇指。

    梁哲面上的表情一僵,全身的气息已rou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和缓起来, 他一把握住了李铮的手, 将其揣进自己的口袋。

    随即低低应了声,“嗯。”

    赵德培、陈安帮等人沉浸于孟老手术成功的喜悦中, 并没有发现两人的小动作。

    “安帮啊,医生也说了,孟老的身体不能再劳累, 实验室那边得辛苦你了。毕竟是国际合作项目啊,要重视!”赵德培拍拍陈安帮的肩膀说道。

    陈安帮严肃地点点头。

    “第一阶段的项目成果就要出来了,华清完成了其中30%的数据分析演绎。等到项目论文发表,老师会很开心的。”

    “好好好。”赵德培满脸笑意,先是实验室捐赠的事让华清在国际上好好露了一回脸,再是国际项目合作,等到项目成果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