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之大时代_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节 (第1/3页)

    不仅是科研界,后世的软件公司也经常采用这种局部程序外包的形式,很多伟大的软件编程公司在起步之初,就是靠这种外包合同维持生存的。

    而当初的芝加哥大学就是利用国内对这种外包形式不熟悉的漏洞,用外包合同代替了和华清的合作合同,也因此使得孟老先生带着遗憾离开。

    “好嘞!”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刘思朝迅速撤退,同时对着第九实验室众人比了个胜利的手势。

    这种一成不变的重复对比实验,可憋死刘思朝这颗躁动的心了。

    李铮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快速跳动的心脏平稳下来。

    《科学》1986年3月刊,是它能载入史册的一期,李铮上辈子在《科学》的陈列馆里面看到过这一期的样刊。

    那时候《科学》的工作人员这样介绍它。

    1986年3月,《科学》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文章主张阐明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整体上研究人类基因组序列,破译人类遗传信息,促使人类在整体分子水平上全民认识自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叫做杜伯克。

    李铮不是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或者说,从他上辈子学生时代起,就无数次读过这篇被许多生物学生奉为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标书”的这篇短文。

    人类的dna序列是生命的真谛,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与这一序列息息相关。零敲碎打式的研究不足以认识疾病的发生机理。人类应当用征服宇宙的气魄来完成这一计划,而且这一计划应该成为国际性的项目!

    李铮一字一句看着,心情不由激荡起来,两辈子的研究生涯,他已经很少会产生这种如毛头小子一般的激动心情了。

    好似少年看到自己心爱的少女终于出现的那种既激动又紧张的心理,令他格外新奇。

    “再等一等,再等一等,我还差点东西!”李铮喃喃自语着,向实验室门口走去。

    他想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应该说后世没有哪一个生物学家不想参与这个它,它在生物学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只是李铮知道,即使他现在在国际上名声斐然,但凭现在的他还没有资格参与这项计划。

    不提资历,就说他这辈子的这些个项目,巴胺沙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体外器官再生、器官储存液还有多克病毒疫苗,这些项目都偏重于药。

    国际上都公认李铮是一个天才的制药学家,但没有人说李铮是一个天才的生物学家。而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无一不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学家,或者说致力于人类遗传特征研究的生物学家。

    作者有话要说: 上文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普类描写,来自于山西教育出版社出品,张大庆主编的《科学技术与20世纪的医学》。

    嗯,文中许多科普知识都是这本书的~本书为“科学发展观”科普读物:)

    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好少年~

    第164章

    还差一点, 他还差一点让沃森不能拒绝他的东西。

    “什么!回香江?!”赵德培猛地站了起来。

    “你那个‘器官无限时储存’的项目不是刚进入了第二阶段,怎么现在这个时候去香江?”赵德培就奇了怪了, 前两天还为项目的事泡在实验室,谁叫都不肯出来, 转头就向他请假要去香江了?

    “有眉目了, 按部就班就能出成果, 用不上我了。”李铮说道, “我记得,我们签的合同里写明我可以随时回香江。”

    “多久?”

    “一两个月吧。”李铮皱着眉头算了算,整理准备资料,一两个月是最起码的。

    他记得杜伯克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标书”发表后, 美国一马当先成为第一个投标者,同年6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吉尔伯特和伯格在冷泉港阻止召开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专家会议, 商讨相关事项。

    他必须在此之前说服沃森让他参与到“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来,不然等美国能源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