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节 (第2/4页)
太嚣张了!” 在得知这个算得上是“叫国人耻辱”的消息之后,锦颐特意打电话回了上海,去问问张腾飞的意见。 做参谋的人,大多是要冷静自持的,但张腾飞首先是个血性的华人、军人,其后才是一军参谋。原本,锦颐以为自己会听到张腾飞哪怕不是盛怒、也应当是怒气难掩的声音,但显然,她料错了。 仅仅从张腾飞的声音听来,张腾飞的语气自然是对鬼子嫌恶的,却又并没有多少的怒意。这反倒同国民政府久久的沉默相互吻合了。 原本,这两三天里,国内各大报刊上,较之以往每次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以后,民众们自觉发出的强烈抗议,这次无论是文人还是其他的学生、工人们等等,都略微显得有些安静,只有少数几篇对日讨伐的文章抛起了几点水花,便已经叫锦颐觉得十分反常了。此刻见连张腾飞也是这样嫌恶有余、愤怒不足的态度,锦颐这才觉得十分离奇起来。 一下子也没了继续往下询问的心思,锦颐随口又叮嘱了两句,便又匆忙挂断了电话。 抚着下颚,心里虽不大愿意回忆惨烈的往事,却还是不由地回想起来—— 分明,当初东北沦陷的时候,百姓们都是声嘶力竭地声讨着鬼子的暴行,民间各种抗日游、行活动纷繁而起。除了国民政府的态度一直就只是敷衍了事,对鬼子的行为进行着不痒不痛的谴责以外,百姓们的态度,与此时分明还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他们对东北的态度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多年未曾仔细关注东北的境况,锦颐眯着眼思索了良久,这才从记忆里找到了一些端倪—— 似乎,当年人们对东北被占后的讨论,自“满洲国”建国,发生了一次井喷式的大爆发后,其讨论的言谈随后便就开始渐渐消弭了。打这以后,但凡是有关东北的消息传出,多是一些小报刊上的猜测言论,同及日本报刊为了表面上的好看,竖起了“人道主义”的大旗,给东北人民做了一些虚假的采访。 思及于此,锦颐脑子里似乎有什么闪过,原本脑子里一团乱麻,全然没有思绪,渐渐也开始清晰了起来—— 记得南京安定以后,她回到了上海,也曾在闲暇时候对那些自愿加入铁血军的林世源空军旧部,开玩笑说,“看来你们这些战友们真是穿一条裤子、盖一条棉被的交情了,高然叫你们来支援我们,你们还真就愿意来了。” 她还记得,那时候是南京已经危在旦夕了,是最开始林世源派来的一支空军大队的大队长高然帮了铁血军,她才稍稍有了些安心的感觉。 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是调侃,但其中更深的,却是她的感激和能够与之并肩作战的安心。 然而,原本应当是很轻松的氛围,她却没想到以高然为首的那帮空军军官们却忽然沉默了。 他们说,“国民政府不把东北人当华人看,更不把我们东北军战士当华人战士来看。就算我们总司令被他抓了,我们也还没下贱到要让这样一个狗东西来作践我们。” 或者因为后世之时,东北早已收复,偌大华夏,涵盖五十六个民族,锦颐直到那个时候,才稍稍了解了一些秦非正的想法。也当然,或者那也是绝大多数华人的想法—— 从前清覆灭,到民国成立,东北自然是华夏的领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东北却一直都是满人的领地,甚至可以算是满族的“嫁妆”。所以,前清这才刚刚覆灭,满族那些八旗子弟便收拾收拾了东西,统统回到了东北。 在秦非正看来,东北,那是满人的地方,丢了也就丢了。是以,他这才会在明明得到了鬼子要袭击东北消息的情况下,仍旧无动于衷。这才会在明明知道东北军的战士们还在殊死反抗的情况下,反而让告知了他消息的政员们“不要轻举妄动”。 他当然不会派人去援助东北军了,因为在他的眼里,东北不是华夏,东北人不是华人,东北军的战士,不是华人战士。 以此类推,到了现在,百姓们的想法其实也已经很好猜了。无非就是,“满洲国”没有成立之前,他们认可满人是华人,自然也就认可东北是华夏领土。“满洲国”建国以后,那便是满人拿走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土,那满人不是华人了,东北自然也就不算华夏了。 无论是秦非正,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们,他们虽然都不承认“满洲国”的存在,但在他们眼里,东北事实上已经算不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