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归来(重生)_第1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7节 (第1/3页)

    每每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文会结束,总会有一些士子在帝都文坛崭露头角。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更甚者荟聚帝都的士子说是藏龙卧虎也不夸张——

    南方士子,以出身王家的王梓云为首。

    此子相貌俊秀,满腹经纶,尤其一篇《咏荷赋》,不独写出了荷花之香远益清,更写出其高华出尘,一时广受推崇,名满帝都。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南北士子之争从来不曾断绝。南方士子团聚在王梓云的周围,北方士子则是以承恩公府的杨修云为首领。

    文献太子在世时,杨修云身为伴读,可是跟着一块儿受大儒教诲,十二岁便有文名传于世。虽是因太子殇逝,沉寂了这么几年,可随着杨皇后重新执掌后宫,连带的正旦日时吉兆频现,杨家地位跟着水涨船高,杨修云身边颇是聚集了一些有才之士。

    期间南北士子也颇是以文会友过几次,杨修云每有精彩词章问世。南北士子虽是互有胜负,王梓云并杨修云却是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同,一时南王北杨并称当世第一之说,传遍帝都。

    王梓云谦谦君子,耳听得诸般颂扬,只说不敢居之。杨修云却是颇有北方士人的侠义之气,当时就否定了这一说法。更是直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谓芝兰玉树,南北方各有一杰出士子,文采精华更在修云之上”。

    话一传出,马上有人认定,乃是杨修云自己承认不如王梓云;也有人提出否定意见,以为杨修云从不做藏头露尾之事,既是没有直接点出王梓云的名字,则所佩服者另有其人。

    毕竟南方大家族声誉最盛的可不是王家,而是崔家。

    当即就有人反驳:

    “年兄怕是糊涂了,难不成没听说过,崔鹤兰老先生一脉不知做了什么有损德行之事,以致被上天收走文气,连带的血脉都有可能断绝……如今南方,分明是王家一家独大……”

    “那岂不是说,今年春闱,王梓云公子极有可能独占鳌头?”

    “也不见得。毕竟即便让杨公子五体投地的那位南方士子就是王梓云,杨公子极力推崇的可还有一位北方士子呢……”

    也有人猜到杨修云说的这人是不是陆瑄:

    “毕竟这几年,北方文坛执牛耳者一直是朱雀桥陆家。”

    “听说他们家那位中过解元的九公子,今年也要下场呢。”

    却被消息灵通之人笑了一脸:

    “十四岁中解元又如何?都是老黄历了。那位九公子可也有崔家血脉,听说当初陆阁老还请和尚过府做法,希望能破除诅咒。”

    “你们不知道吧,还有更可笑的呢,数月前,陆家还曾举家上广善寺还愿,你们可知道,原因为何?”

    “我也是听我三大爷外甥的表兄说起,才知道竟是因为那陆九公子做了个梦,梦里高中进士,醒了之后就高兴傻了,一家人赶紧跑去广善寺了……”

    “这般急功近利,委实不像能安心做学问的人。所谓瞎猫抓了只死耗子,当初也不知怎么才得来个解元,说不定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也未可知……”

    ☆、187

    和冬日时大雪连天不同, 过了春节,却是连日晴好。

    旁人也就罢了, 崔琳琅却是日日茹素之外, 还必要到小佛堂跪上一个时辰,祈求老天莫要变脸, 一直这么晴朗下去才好。

    可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二月七日时却是变了天,一夜春雨淅沥, 把个崔琳琅惊得辗转反侧,几乎睁着眼睛到天明——

    兄长崔浩身体自来虚弱, 但凡天气有变化, 就会不思饮食、发烧咳嗽, 缠绵病榻之上。

    自打用了蕴宁小姐开的药和药膳,眼瞧着阿兄身体果然一日日强健起来。

    从前在延陵崔府时,崔浩总是睡不好觉, 夜里能睡个一二个时辰就要谢天谢地了。

    每日里写几篇大字,然后顶多再读上一两个时辰的书, 崔浩就得卧床休息。

    现在则能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