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9节 (第3/3页)
子不疼女婿,可也得疼女儿啊,就是昏了头,也不会心疼你们这些跟老子毛关系都没有的王八羔子不是—— 成功插刀,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引得后面围观的人,又是一阵感佩: “武安侯才是真君子、大丈夫,仗义执言,说出了我辈心声!” 即便之前和武安侯并无多大交集的人家,也下决心,武安侯嫁女那一日,必要备上厚礼,亲自登门道贺,以示对武安侯的仰慕之情。 消息同时传到了胡家。 早在知悉陆明熙昏迷的第一时间,胡敏蓉就慌了,毕竟当初打动太后,唯一理由就是把陆明熙拉过来,现在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怕是婚事会出波折,果然太后那里再没有提起陆家,好在梁春表示,会帮自己达成心愿。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如坐针毡,却得到了陆瑄已经和袁蕴宁定亲的消息,胡敏蓉人都木了—— 袁蕴宁要嫁陆瑄,那自己算什么?更甚者,死了的meimei胡敏君,又算什么? 也有人替武安侯小姐感到惋惜—— 之前总听人说,武安侯如何宠爱失而复得的嫡女,现在瞧着,也不过尔尔。 毕竟,陆家长房的衰落已是势在必然。但凡有一点点疼女儿的意思,怕是都不会允下这门亲事。 眼下武安侯倒是名声大震,他这女儿这辈子却是没啥指望了。 抱着这样想法的不止一家,便是蕴宁外家,安庆伯府丁家可不也是这般认为的? 自打听说这个消息,伯夫人吴太夫人镇日里长吁短叹。 从当初知道一向看不上眼的庶女养的程氏蕴宁才是嫡嫡亲的外孙女儿后,吴太夫人恨极了庶女之外,更是心痛女儿丁芳华。 想着这对母女以后在袁家日子不定如何艰难呢。 好在蕴宁回袁家后迅速站稳了脚跟。本是回来一回就在母亲怀里哭倒一回,好险没被愧疚和心痛压垮的女儿丁芳华,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日日说的最多的也从原来的“我对不起宁姐儿啊”变成现在的骄傲: “我们宁姐儿不知道多乖。” “还聪明的不得了……” “啊呀,就没见过这么孝顺贴心的孩子……” 言谈中更是对女儿的婚姻充满期待。一再申明,定会帮宁姐儿选一个家世好、人品好、有才华、长相好的如意郎君。 可现在瞧瞧那陆家的九公子陆瑄,家世好那是从前,人品好则是未知,有才华更不可考,毕竟春闱刚结束,谁知道他能考出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呀?数来数去,就剩下“长相好”这一条了,这可不是典型的吃软饭的标准配置吗? 又心疼外孙女儿,真真是可人疼。那孩子虽说懂事坚强,可摊上这样的事儿,少不得会受不住。至于说那个瞧着豁达的女儿,其实最过心软,这会儿不定哭成什么样了呢。 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亲自去一趟武安侯府。即便这桩婚事已是无可更改,可自己过去一趟,也算是标明态度—— 不管外孙女儿嫁的什么人,自己这个外祖母总会护着她的。 虽然已是做足了心理准备,可到了袁家时,吴老夫人还是被川流不息、贺客盈门的场面给惊住了—— 这还没到出嫁那一天呢,怎么就这么多人道贺? 转而又有些唏嘘,这样的风光于宁姐儿而言,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成亲乃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得到所有人的祝贺,风风光光嫁出去自然再好不过。 宁姐儿却是不同,这样的荣光很有可能这一辈子也就这一次了。而真的嫁入陆家,还是刚被工部尚书陆明廉踢到一边的陆家,说不好想再起来都艰难的紧…… 如此巨大的落差,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接受的。 听说吴太夫人来了,丁芳华亲自接了出来。 一眼瞧见女儿红红的眼睛,吴太夫人也有些难过,拍了拍丁芳华的胳膊: “罢了,儿女自有儿女福……” 正要接着说些安慰的话,便有轻快的脚步声传来,连带着蕴宁温婉而欢快的声音随即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