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节 (第2/3页)
看也要嫁给杨新,到时候她就是杨家妇,换一个情景,杨新这样的孤家寡人自然要依附田家,杨新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助力。 然而杨新有一个上师师父,还有太子做后盾,自立门户是足够的,田五娘再厉害也是给杨家刷存在感。 田家不能这样下去了,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努力展现自己的本事,不用担心李从嘉会忌惮! 然而田大郎一开始就没有领兵,现在贸然进入军队系统,恐怕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最大头的军权被李从嘉牢牢握在手里,他下面就是李弘冀和释雪庭,田大郎想来想去也不觉得自己能在这两个人的手下混出名头来,不如……另辟蹊径! 也是凑巧,朝堂上商量出了对付甘州的办法,田大郎觉得自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是有危险,然而还有肃州做后盾,他如果真的有麻烦,肃州不可能坐视不理,更何况韩次辅的孙子也会跟着去,危险系数会被降到最低,这就够了。 田大郎欢欣鼓舞的准备去当卧底,李从嘉则在跟李光睿通信,问一问要不要跟李彝殷见见。 联盟什么的,彼此总要见个面,判断一下对方是什么人才能放心一些,李从嘉对李光睿印象不错,但是他的父亲就说不好了,同样,就算李光睿在李彝殷面前将李从嘉夸的再好,李彝殷心里也是会有所怀疑,不如见个面,将事情谈一谈,然后商讨出个协议,毕竟若是事成,蛋糕也是要分一分的。 李从嘉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李光睿的,另外一封则是让李光睿转交给李彝殷。 搞定这个之后,李从嘉继续跟肃州死磕,他现在正在逐步将一些小城慢慢收入囊中,顺便还开始着手处理一下肃州的军事。 本来李从嘉暂时不想动肃州的兵马,毕竟现在朝臣们能够安静如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李从嘉并没有动那些将军的兵权。 兵就是命根子,谁都会看得紧紧的,彼时李从嘉分身乏术,准备先将文治搞清楚再去搞武将。 现在政局基本稳定下来,经过文武两场科举,李从嘉手下的人变得更多,但是这些人还要实习才行,文官还好说,重建翰林院,把这些人丢过去,让内阁辅臣时不时给他们上个课,顺便让他们修史,李璟带来的书籍并不多,好在还有些史书,正好就让这些年轻人磨磨性子。 但是武举出来的就不行了,领兵打仗都是要有实践才行的,要不然培养出一堆“赵括”来,李从嘉哭都没地方去哭。 可是李从嘉并不想用自己的兵去做实验,所以他就瞄准了肃州的兵马。 杨新给李从嘉的小报告起了作用,那里面有许多武将的黑历史,比起文臣,西域的许多武将更加不讲究,想要收拾他们真的是一收拾一个准。 先是从低级官员开始,李从嘉慢慢将那些武举出来的明日之星们都找个合适的位置放进去,他对这些人的要求就是给他们多少兵,他们就要掌握多少,必须让那些兵听话! 从古至今,大将固然重要,但是基层军官更加重要一些,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领兵之人!只要掌握了基层军官,架空所谓的大将是分分钟的事情。 李从嘉的一系列动作,让肃州官员不由得菊花一紧,又开始心惊胆颤,结果等了半天发现都是一些小军官,朝中那些大将他根本没动,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去管他。 不得不说,这些人到底是眼界窄了,毕竟只管肃州一地,他们还没有什么历史可以学,连前车之鉴都没有,这就便宜了李从嘉。 李从嘉将底层军官换了大半之后就收手,不再刺激肃州的官员们。 这件事情做的差不多,李从嘉又开始思考要不要改革一下内阁,如今的内阁都是文官,当初是事急从权,如今看起来就不太稳妥了,以文御武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李弘冀身上有军功,但是不好入内阁,否则权利就太大了,到时候容易出麻烦,可除了他之外,最有资格入内阁的武将就是一个李平了,朱元……朱元虽然也是打仗的好手,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做事一根筋。 出将入相,那不是谁都能做的,在加上内阁这几个辅臣,一个比一个资格老,一个比一个人精,弄些新人进来,那不是等着被他们欺负吗? 若是释雪庭肯还俗的话,李从嘉倒是可以力排众议让他入内阁,毕竟释雪庭的功劳是够的,他的智商也够,跟李从嘉的配合肯定也会更默契,可惜了,到最后可能还是要让李平一个人先入内阁,其他再慢看观察,天策军那边倒是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或许为武将单立一个机构?把枢密院挪过来用?可是又担心将来文武争权,到时候武将手中有兵,文臣是万万争不过的,或者再立一个稽查院分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