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早上好_第4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节 (第3/4页)

入也着实不菲,除却供给各类人员,还能往内库交上几千两银子。

    薛进会做事,这样的好消息,自然要让江太后亲自来对越罗说。流程上银子已经交割清楚了,这边送来的只是账册。

    越罗还真没顾得上这件事,听到这个消息,也是又惊又喜,“阿弥陀佛,之前把人放出去,最怕的就是安顿不下来,那倒不是恩典,是害人了。如今有了这个先例,往后索性引为定制,也算是皇家行善积福。”

    江太后点头,“依我之见,索性也不必拘泥只要宫人内侍去做,民间许多孤儿乞丐,朝廷要收容也无力,若能将他们安置了,岂不又是一项善政?若能推而广之,则天下间人人皆可丰衣足食了。”

    “只是要做起来却难。”越罗笑道,“不过有母后看着,自然无碍。如今且先从京城做起罢。”

    江太后感叹,“谁说不是?你把这一摊子事推给哀家,没奈何也只能接了。想着事关上千人的生计,哀家这心里都跟着发愁,唯有尽心竭力罢了。若是再多人,却怕管不过来。”

    话是这么说,但言语间分明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并不是真的做不来,不过是谦虚。

    越罗看她神色间已经没有了从前那般沉郁,心里也跟着高兴。果然有了事情做,这精气神便大不相同了。她自然巴不得江太后忙起来,目光不要局限在后宫这一亩三分地上,婆媳母子之间自然就少了纷争。因此笑着道,“母后实在过谦了,从前听政时天下事都管得,何况如今?”

    江太后谦虚了一阵,被越罗说得十分起兴,也就应下了继续负责此事,且十分雷厉风行的道,“如今西北报捷,朝廷要封赏将士,少不得又有生意要做。回头就在京中各处招人,先把事情做起来。”

    夜里越罗对李定宸说起此事,让他交代下头的人配合军服坊行事,李定宸便笑着调侃道,“朕从前倒没发现,母后也有这般才能。世人总是小瞧女子,朕倒觉得她们只是少了几分机会。前朝则天皇帝在位时,重用女官,不也很好?”

    越罗道,“陛下这话说得好听,但你能用女官么?”

    “只是世俗观念如此,女儿家从小受的是三从四德之训,要改也难。”李定宸叹息,“慢慢来便是。朕听闻江南一带,种桑养蚕多是女子cao持,许多女子能以此自立,养活自身,因不愿受父母家族cao控婚姻之事,索性立了女户。这样的风气,别处却是没有的。可见世俗观念,也因时因地而异。”

    说着若有所思道,“阿罗这个军服坊就很有些意思。这些绣活儿还是女子更擅长,如今只是宫人,将来若能从民间招收人手,使女子也能做工养活家人,百姓家想来也不会想把女儿关起来,教什么三从四德。”

    到那一日,这世间风气,也该为之一变了。

    第69章 产期临近

    军服坊往外贴了招人的布告,立刻就引得京城百姓议论纷纷。听闻是宫中太后和皇后两位娘娘的主意,都不由感慨皇恩浩荡。

    不过寻常百姓也只看个热闹,便如大部分人家不愿好端端送女入宫侍奉,这军服坊才开了几个月,究竟是怎么回事,大部分人都还在观望之中。倒是那些居于城隍庙、义庄和善堂之中,无家人可依的老人孩子和残疾之人,以及散落在京中各处的乞儿们,听说有免费的饭食可吃,便都纷纷来投。

    然而几日之后,就有一批人被赶了出来。

    这世间,有人因为养活不了自身才沦落至此,但也有人只是好吃懒做,不愿意付出劳动,只想吃现成的,才落到这个地步。

    京城乃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官府、富户、商行乃至道观寺院都会定期施粥饭,乞丐们的日子并不难过,如今要他们以劳动换取食物和报酬,自然是难如登天。

    薛进虽然进宫早,但已经习惯了跟下头的人打交道,这点小滑头,在他的眼皮底下自然是耍弄不起来的。

    军服坊本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不过几日功夫,这些人发现根本没有免费的饭吃,便闹起事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