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节 (第3/3页)
百姓的好事。 不过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主要是粮食一年就收一季,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出什么来。因为没有成果,所以越罗也没声张过。今日还是忽然想起下面报上来过,说今年的收成格外好,才临时起兴要过来看。 如今看来,倒是的确有了一点成效。 庄头在一旁道,“承蒙陛下和娘娘恩泽,今年的收成的确是比往年都好。不过这样大的麦穗,老奴种了一辈子的地,也少见。这里再种两年,若都是如此,便可以将麦种送到别的地方去试种了。” “好!”李定宸不懂种植,但他懂得良种的重要性,立刻道,“皇后不介意朕赏他们吧?” “这皇庄是陛下的产业,他们做得好,陛下赏赐也是应有之意。便是陛下不说,臣妾也要冒昧替他们讨这个恩典了。”越罗道,“却不知陛下准备恩赏什么?” 李定宸见她不是在说笑,沉吟片刻道,“若只是赏赐金银绫罗,反倒落了下乘。这样吧,若是过两年,这粮种果真能在别处也种得好,朕就赏赐他们一份官职,如何?” 庄头兀自呆愣,不敢相信地种得好竟也能得官,越罗却微笑道,“那陛下可要早做打算了。这庄子里的人着实不少,改良的作物也不是一样两样。除了这些小麦之外,还有水稻、玉米、红薯、土豆、花生、大豆之类,都有人在钻研。” 李定宸十分好奇的一摆手,“朕说话算话,只要当真能弄出增产良种,绝不会吝啬封赏!” “听见了?谢恩吧。”越罗笑着提醒道。 被她一说,跟上来的几个人连忙跪下,满心激动的给两人磕头。神武卫费了一点功夫,才把人都弄了起来。 虽然天气炎热,但田间却吹着阵阵小风,十分舒适。正事办完,李定宸和越罗打算带着孩子在这里走走,便将其他人遣退,只留下神武卫远远跟着。 这时他才对越罗笑道,“阿罗果真是贤内助,朕竟不知你私底下做了这么多准备,考虑得比朕周全多了。” 可见答应过自己的事,越罗也没有忘记。 虽然四年之约似乎只能暂时推迟,但两人都知道,彼此正在为这个目标而用尽全力,便已经心满意足。 好饭不怕晚,便是再等一段时间,也是值得的。 毕竟战争只是手段,他们想要的是万无一失的结果。 第90章 民生之事 但随后李定宸才知道,越罗私下准备的,还不止这些。 他们在田园风光中转悠的时候,越罗在田埂上看到几样野菜,忽然来了兴致,让人取了小篮子和小锄头过来,一家三口挖起了野菜。 冬生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在越罗身前身后转悠着,嘴里一个问题借着一个。而越罗也有心让他多了解民生之事,以免在深宫之中养得五谷不分,因此解说得十分耐心。 李定宸见她如此熟练,不免有些诧异,“阿罗还会农事?” 作为官家小姐,允文允武虽然难得,但也可以理解,只要父母愿意让她学就可以,但农事却是很难接触到的。 越罗道,“陛下不是看过宁德侯的履历吗?我父亲曾经外放做官,管的就是屯田诸事。那时我年纪不大,倒时常跟着出门,因此见得也多。” 李定宸闻言若有所思,之后便很少说话,只视线一直停在越罗和冬生身上,没有移开过。 直到母子两个挖了半篮子的野菜,弄了一身泥,提着篮子往回走时,他才快步赶了上去,将走路还有些踉跄的冬生抱了起来,对越罗一笑,“朕从前总是想,阿罗这样的才能品格,不知是怎么来的。后来见过国丈,倒是有些明白了。父母之教子,不过言传身教四字。” 也难怪越罗不管做什么,都愿意带着冬生。哪怕孩子还小,但潜移默化之下,总归还是有些影响的。 这么一想,他不由开始琢磨,要不要带着冬生去知政殿跟自己一起批折子了。不过这小子皮得很,也坐不住,去了估计也只会捣乱,还是等他更大些再说。 不过再大些,也就该开蒙读书了。 想到这里,李定宸自己都吃了一惊,然后意识到时间过得很快,冬生找先生启蒙的日子就在眼前,须得及早准备起来了。至少朝中哪位官员品行学识都好,要先查看一番。 并不知道自己即将大难临头的冬生这会儿还兴奋不已,被李定宸抱在怀里也不肯安生,伸胳膊踢腿,还时时转头去看越罗手中的篮子,试图要过来自己提着。 这半篮子野菜,中午就出现在了他们的餐桌上。看起来多,但清理掉多余部分,煮熟之后也只有一小碟。味道略微有些发苦,却又带着淡淡的清香,十分爽口。在这炎炎夏日之中,倒是十分受用。 吃过一顿简单的午饭,李定宸本以为要打道回府,但庄头却领着他们,又去了另一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