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早上好_第6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2/3页)

科不再是今年关注的重点,几门杂科因为皇帝的重视,也跟进士科一样进行了殿试,而且还真的出了不少人才,奇思妙想,连朝中老臣们也纷纷赞叹“江山代有才人出”。

    新科士子们打马游街,夸耀风流时,王子海案的调查也终于接近尾声。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和御史中丞三人聚在一处,商讨上奏的折子应该怎么写。三法司之间隐隐有些争斗,所以平日里并不和睦,但这个时候,三位主官坐下来,气氛倒是十分和谐。

    御史台在三法司之中职责最重,但新任御史中丞本来就是原来的大理寺卿,所以并不揽事。

    最终刑部尚书第一个开口,“依两位看,此事当如何决断?”

    事情上报给了皇帝,得到了确切的结果,赵靖此刻心情十分轻松,主动道,“本官的意思,如实上报。既然什么都没查到,自然是什么事都没有。”

    刑部尚书看了他一眼,办案子哪有这样的?事关这种大案要案,从来都是疑罪从有。正因为没查到什么,所以才必然是有人出手遮掩痕迹,抹消证据!

    “本官倒是觉得,还可以再查。”他敲了敲桌子,道,“现在查不出来,不妨扩大范围嘛!”

    有人上门送钱的,当然不止赵靖一家。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刑部尚书自然不希望这件事情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过去。何况,他本人与王霄,也有些说不出口的龃龉,正要借着这个机会把人按下去,岂能如此轻易结案?

    第109章 不敢或忘

    御史中丞眼皮一跳,下意识的转头去看赵靖。

    他年纪大了,没有这种冒险的心气儿了,能往上走这一步完全是意外之喜,也不觉得扳倒了王霄,自己就能更进一步,因此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是比较保守的。

    赵靖心里有底,听见这话脸色都没变一下,皮笑rou不笑道,“大人想扩大到什么范围?”

    “自然是连那些投靠王霄的党羽一并查了。”刑部尚书捋着胡须,“他王霄犯了案,这案子却不是他一个人就能做下的。若是扩大审理范围,必然能够查出更多东西。”

    不等赵靖开口,御史中丞已经沉下了脸,拍着桌子道,“这是株连!”

    他还没老糊涂,立刻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刑部尚书话中的问题。

    这哪里是要办王霄,这是要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啊!可是这种案子,一旦开了这个口子,问题只会越查越多,最后没准会将整个朝堂上大半臣子都给牵扯进去。

    要说起来,官场上的人,包括他们坐在这里的三个,谁能保证自己就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

    刑部尚书背后的人自以为精明,要借助这个案子打压敌党,却不知这种事,并不是他所能控制的。最后说不定连自己都卷进去。

    他们三个人是决计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的!

    刑部尚书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合唱不知道这个道理,但已经上了船,就没有别的选择。何况……

    王党第一个中间人物,就是杜卓华!若是能将他也拉下来,内阁空出两个位置,皇帝必然要人递补进去。他就是不能入阁,至少可以往前调动一下,任职户部或者吏部,总好过刑部在案卷堆里打滚,被人斥为浊官。

    为了自己的前程,少不得就要拼了。

    因此他立刻道,“老大人此言差矣!什么叫株连?查案子免不了要动问周围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怎么到了王相这里,就不能办了?两位莫不是怕了他的泼天权势,想息事宁人?”

    本来赵靖在一旁听着,并不想管刑部尚书的想法,但对方如此污蔑,他就不能忍了。况且,虽然他基本上已经绝了往上走的路,却还想在这个位置上致仕。这一回若是能按照皇帝的心意办好此事,想来以往的事情也就可一笔勾销了。

    这么一想,便立刻精神抖擞,似笑非笑道,“尚书大人真是好一张利嘴!只是案情这种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大人若是想办出一件天大的案子,刑部每年这么多的案卷之中,相信总有冤假错案,多多往那上头用心才是。”

    “你这话什么意思?”涉及到人身攻击,刑部尚书自然不能忍,立刻反斥回去。

    只是话题就从商量案情,变成了互相攻讦。

    到最后三人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刑部尚书怒而退走,留下两人面面相觑。

    赵靖琢磨着刑部尚书估计不会善罢甘休,还是得设法牵扯住他,让他发不出力来才好,便对御史中丞道,“老大人的心思与我是一样的,此事上头既然没有追究的意思,自然尽早结案为好。否则王相待在我那里,着实令人不安。”

    王霄住在大理寺里,赵靖自然不敢虐待他,说是关押,不但没有严刑拷打,反而不论是住处还是饮食都安排得十分妥帖,与家里没甚分别。而且他自己每天必定要前去拜访一次。

    王霄本人的生活即便不算清贫,也并不奢侈,不过与中等之家相若,住在这里倒没什么不满和怨言,看起来从容得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