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早上好_第7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5节 (第2/3页)

不知道什么分寸,也不懂打仗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可以出宫去玩儿,不依不饶起来,李定宸根本招架不住。

    何况年年又一向被他所宠爱,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有不应的。此刻见他拒绝,便立刻臭着脸、嘟着嘴,摆出一副“我很生气”的样子,别过头去不肯理会他。

    急得李定宸连连看向越罗,用眼神讨饶。

    在年年的教育问题上,夫妻俩一向是慈父严母,导致皇帝陛下在女儿这里没有任何威势,说话也不如皇后好使,这种时候,也只能求助了。

    越罗指挥坐在另一边的儿子,“冬生,管管你meimei。”

    冬生便走过去,将年年从父皇怀里抱出来。他虽然性情偏静,但李定宸教养儿子并不娇惯,已经安排武师傅每天带着他锻炼身体了,小身板儿十分结实,抱着并不比他矮多少的meimei,虽然有些吃力,但看起来却很稳。

    把人从李定宸怀里拖下来,他才低声凑过去道,“等父皇走了,让母后带咱们去地里摘瓜。”

    打仗是什么年年不能理解,但摘瓜却是夏天时去皇庄亲身经历过的。她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去,眼睛发亮地看着冬生,“还要抓咕咕鸡!”

    冬生牵着她往前走,“好,哥哥帮你抓。”

    见小女儿就这么无知无觉的被带离了自己身边,还一脸雀跃之色,霍然发现自己家庭地位比儿子还低的皇帝陛下万分失落。

    虽说亲征的事已经定下了,但要成行,却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安排。

    帝王出行,仪仗卤簿銮舆等,也须得齐备,还得通知沿路各州县长官做好迎接准备。而这么多人随驾,沿路的衣食住行也须得打理妥帖,千头万绪,一时难以决定。

    此外,因为李定宸的身份特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他出征在外,至少半个朝堂要过去,另一半则留下来稳定后方,打理诸多琐事。于是谁走谁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不过李定宸没有让他们就这个问题争议太久,很快就下令,阁老之中,首相杜卓华随驾,另外两位先生就留下来打理朝堂事务。除了参谋部全员跟随之外,各部抽调几位官员随驾,具体名单由尚书提交。

    至于监国的人选,他也很快就颁发了圣旨:以皇长子李飒监国,皇后听政。

    在诸多决定之中,这道旨意并不令人惊奇。毕竟皇帝出京,太子监国是常态。皇长子虽然不是太子,但朝堂上下俱以储君视之。虽然他年龄小,其实不能视事,但名分却还是要的。而皇子年幼,皇后听政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么一番忙碌,等万事准备停当之时,已经到了小年。

    于是出行的事暂时搁置,得先在京城里把年过了再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虽然兵事重要,但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祭祀活动,却也不可轻忽。反正出征本来也要祭告太庙,正可借此机会祈求上天和列祖列宗保佑,旗开得胜。

    本来京中还有人建议,既然都已经等了,不如等到天元节过去之后再出发,让皇帝在宫中过个生日。但这份提议被李定宸毫不犹豫的否决了,祭祀是大事,但他的生辰却只是个人小事,岂可与之相提并论?

    正月初三日,御驾起行出京。

    而在这段时间里,前线的战报一封接着一封送了过来。就像他们最开始预料的那样,草原异族这一次同气连枝,结成了同盟,一起对大秦发起进攻,虽然主力被吸引到了固原一带,但九边其他地方,也一直饱受骑兵袭扰,战火燃烧。

    所以这一次出征,调集的军队同样是兵分三路,分别由几位将军统领,驰援前线各地。只有中军大帐直奔固原。

    在那里,参与联盟的部落首领和汗王、王子都聚集在固原城下,调兵遣将、日夜攻城,意图从大秦身上将这一口最厚的肥rou狠狠撕下来。

    第123章 千里相送

    御驾起行时,百官相送至城门外。

    见大军之中护着一辆銮舆,李定宸在辞别之后,登上车辆,缓缓前行,被留在京中的次相刘诚忍不住对三相李琦道,“怪哉,陛下早有征战之心,又工于骑射,怎么如今出征了,竟要乘车?”

    不是应该骑着马在大军之前驰骋吗?

    李琦捋着自己的几缕美髯,笑着颔首道,“陛下年纪日长,性情也越发稳重。万乘之躯,自然不可轻忽。”

    乘车就很好嘛,就算遇上什么危险,也能够及时被人护住。

    刘诚一想也是,陛下稳重了,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至少不用因为他突如其来的决议担惊受怕。

    然而此刻端坐在御辇之上的杜卓华,忍住抬手擦汗的冲动,心里的想法却是与自己的两位同僚截然不同。他看看李定宸,又看看坐在李定宸身边的越罗,简直想晕倒了。

    陛下何曾有一分一毫的稳重?大军出征,竟然连皇后都带过来了,这这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