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节 (第2/2页)
熊小时叹了一口气,拿出她这两天对着卷宗做笔记的本子。 这两天,她通过看卷宗,唯一找的一点奇怪的地方,就是在林京和徐修文的供述中都提到,他们是积怨已久、蓄谋杀人,可后来发现的凶器却是宋雪梅房间里的水果刀,而且还是那天晚上宋雪梅新买的水果刀,在那以前从来都没有在她的办公室里出现过。 预谋杀人,连刀都不准备的?直接就地取材? 这点当然不能证明什么,但就是很奇怪。 而除了这个以外,她就再也没从卷宗里发现什么利于她的东西了。 翻到下一页,熊小时在【笔录】后面打了个勾,然后看向下一行上做了高亮的四个字—— 【微信语音】。 3月6日凌晨的0点27分到29分,徐修文收到了林京发来的三条语音,分别是声音十分清晰的: “她已经死了。” ”我解脱了。” “你也解脱了。” 这三条语音都被收在卷宗的证据里,在庭审时也作为证据做了播放。 可以说在林京的这个案子里,直指他有罪的,也就是【微信语音】和【现场指纹】这两个证据。 指纹现在勉强算是有了指纹模型作为解释,可林京对微信语音这件事,却是完全的无法解释。 他很肯定没有说过这些话,也没有给徐修文发过微信,在他的手机中,也的确没有这三条语音微信。但孟建国却告诉他,经过调查,这时那条语音微信就是从他的手机里发出的,现在手机里没有这三条,只是因为被删除了而已。而刑侦总局也请专家对徐修文收到的三条语音做了声音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就是由林京亲口说出的。 对熊小时来说,她需要的就是亲耳听一听,自己来辨别那到底是不是林京亲口说的话。 怀着忐忑的心情,熊小时拿着复制的音频文件,开始播放。 但声音刚出现的那个瞬间,熊小时的心就沉了。 即使专家报告中明确写了,那就是林京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声音,但她还是抱了点希望。 万一呢?万一错了呢? 可熊小时反复听了十几遍,那确实就是林京的声音。 很生很脆的芹菜的味道,实在算不上好吃。 她得再去找林京问一问,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在这之前,带着新收获的一大堆照片和复印资料从刑侦总局满载而归的熊小时抓紧了周末最后的时间,通过上次见面时林京给她的联系方式,约到了他的助理、负责保管指纹模型的王同。 微信语音一时间弄不明白,但指纹好歹有个突破口。 她现在最需要的本来也不是把所有的谜团全部解开,她目前需要的,只是能够让法院决定二审开庭或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证据,即使只有一条,能够有用就行。 至于后面再怎么办? emmmmmmm…… 先把第一步做成,才能有后面! 要是她不能说服法院,法院直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才真是再无回环余地,直接一败涂地。 当然,在和王同联系前,熊小时也想到了要向方老师汇报。 但他的电话虽然能打通,可却始终没有人接。 熊小时只能简单的给他发了短信,然后把新拿到的证据整理了一下发到了他的邮箱。 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 …… 王同是从研究所里偷跑出来的。 他听到熊小时是为了给林京做无罪辩护来的,态度特别积极:“我就不相信是林老师杀了宋院长!” 熊小时听到,立刻非常期待:“为什么?” 你有什么证据吗?! “林老师如果真的想杀人,方法多的是,用刀割喉这种原始的杀人手法,他才不会选!” 熊小时:…………………… 算了。 笔记本拿出来,开始说正题。 熊小时:“林京有指纹模型这件事,都有谁可能知道?” “指纹模型?”王同反应很快,“现场林老师的那个指纹,是指纹模型按上去的?” 看熊小时没否认,他握着左拳垂了下右手心,露出了“我就知道!”的激动表情。 “知道的人应该挺多,”知道这跟案子有重大关系后,他立马开始谨慎思考,“我经常拿它去帮林老师打卡,大家都能看到。研究所里这么做的人也不少,都是为了做研究,所以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太管。” 熊小时:“这个指纹模型平时都放在哪儿?都有谁可以拿到这个指纹模型?” “我一直都把它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王同皱起眉,“那个抽屉从来不上锁,除非我们实验组的人全部下班,不然办公室的门也一直都不锁。” ”3月5号也一样吗?“ “一样。那天早上,林老师给我发微信,说他突然打不上卡,让我拿着指纹模型替他去打。我打完卡以后,就把指纹模型放回了抽屉里。后来,林老师就出了事,指纹模型再也没用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