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1/3页)
周郝高兴地指着倒数第二排的名字道。 那人一看,周郝,第九十七,庶吉士,便转身不再搭理周郝,九十七那不是倒数第三。 周郝也不在意,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爹。 瑞国公府,周勤看重坐下的年轻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 而在坐下的便是这科举笔试的第一名周瑾。 “多谢国公爷栽培。”周瑾道。 瑞国公这次让周瑾和周平去参加科举,就是想展现世家子弟的力量,周平虽然是在第五,但是有了周瑾这张王牌,让张彦瑾和皇上的如意算盘落空,便是他的目的。 “还有殿试,届时你直说是周家人,莫谈其他。”周勤道。 “是。”周瑾答道。 周瑾长着一张方正脸,为人看着很是端正和严肃,实则内心周,处事细腻,能得到周勤的赏识,一是他确是有点本事,而便是周瑾为人善于伪装和欺骗。 张彦瑾听到李郢和他说线索断了,也不在意,皇上前些天把这个案子接了过去,想必是已经有些头目了,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准备后日的殿试。 殿试的科目倒是由皇上钦点,礼部没有参与,关键是这进士及第的三人身世,张彦瑾得先打听清楚,以免皇上有人有疑虑。 第134章 “父皇, 此次进士及第三人, 分别是周瑾, 平生,和赵平, 此三人文采斐然, 其中气骨各异,周瑾然是京城人士,平生来自江南, 而赵平来自西北。” 太子将张彦瑾传送给他的消息原话传给皇上,在太子看来, 这周瑾文采虽是最为精美,但其中设计过多, 不够真实, 而平生此人的文章敦厚,最为得他心意。 张彦瑾此前曾和太子说过,科举进士乃为天子门生,他自是不做多评论,用人取人, 全看皇上的定夺。张彦瑾这话一时摆明了自己的立场, 二则是为了给太子提醒。 如今皇上最是在意朝中大臣结党营私, 几位皇子也是蠢蠢欲动,太子本就乏力,支持者较少,与其他皇子相比, 太子最大的优势便是皇上的支持。 太子倒是对此看的很开,能为大魏治理天下的良臣便是他钦佩的人,如张彦瑾,如李濂等人。 “人来了没有?”皇上手里拿着的是三人的答卷,心里却是在想这京城的周瑾,虽说案卷上没有写明这周瑾出身,可这周瑾答卷上所言莫不皆在暗指朝中形式变化,这倒是激发了皇上的好奇心。 此人若不是在朝中有认识的人,所以才把时策分析到这么透彻,简直是说到了皇上的心中。 “回皇上,诸位大臣和三位进士已经在殿上等着了。”徐公公在一旁答道。 张彦瑾和众人站在朝堂的两边,中间是三位新出进士。 周瑾站在两人中间,站姿挺拔,似乎毫不怯场,而平生则是一目光看着地上,看起来不善言辞,赵平脸上摆满了笑容,性子看起来跳脱。 一个稳重,一个低调,一个好热闹。 张彦瑾也是头回见这三人,观察自然细致,只觉这三人各有特点,其中高低如何,怕是要等殿试才知道。 “皇上驾到!” 来了,张彦瑾在心里道,这殿试不单单是做文章,更加看重得是个人谈吐修养和见识,且看这三人表现如何。 皇上出的题是关于江南洪荒过后,该如何安置民生。 周瑾的回答是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平生的回答是实施工事,让百姓接受朝廷的雇佣。赵平的回答是修建堤坝,号召百姓同心齐力,居安思危。 皇上听了三人的回答,并未立即给出评论,而是道:“既然你们都有此想法,那朕便拍你们去试上一试,你们可有这个胆量?” 三位进士闻此,不由都面露喜色,齐声道:“臣等为大魏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皇上这么快就下了决定,倒是让张彦瑾有些疑惑,这朝中虽缺良才,可此等大事,按照皇上的性格是断然不会如此草率的。 不过皇上接下来说出派遣三人所在之地,倒是让张彦瑾懂得了皇上的意图,这真正的考试,才不过是开始而已。 第一批进士名单出来之后,排名前三的三位进士被封为次三品官员,分派江南各地,而倒是后面的数十位进士留在了京城任职。自古帝王心思难猜,张彦瑾在科举过后是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皇上套路玩起来,简直比张彦瑾也不遑多让。 周勤见皇上此举,心中不由恼火,他费尽心思的安排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