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节 (第3/3页)
大魏的子民都知道学识和读书的好处,让科举的重要性深入民心。 “这是第一届科举存在的弊端,这些我们都要写下来并反思,往后如何能做得更好,让大魏得有才之人能够为皇上和朝廷效力,为这天下苍生效力。” 张彦瑾提出科举,首先是为了帮助皇上培养势力,可自从这些日子,张彦瑾得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举和他以往做的煤矿和赚钱的事情有不一样的意义,张彦瑾想起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话,他希望在这大魏,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而不单单是对权利和□□者的恐惧。 “是,大人。”周浩听了尚书大人的话,上前道。 对于这个年轻的尚书大人,周浩从一开始就是敬仰的,尽管张彦瑾年纪比他还要小些,今天张彦瑾这一番话,更是让他受益匪浅。 张彦瑾在礼部处理完工事,回到家中。 他的手中还拿着今早皇上给他的玉如意,此次科举举办,张彦瑾功劳甚大,可眼下他已经是正三品的礼部尚书,若是再升他官职,于大魏体制不符,皇上也未必想要让张彦瑾再往上升,一是防止张彦瑾功高惹人眼红,二则也是让张彦瑾明白他的前途是掌握在谁的手中。 张彦瑾不知道的是皇上已经压下了好几本弹劾张彦瑾的折子,上面写的莫不是张彦瑾借着皇明大肆提高纸张的价格,书籍原是便宜了些,可白纸贵了,读书人照样是只能干读却没有可以练习书写的地方了。 张彦瑾来到宁国公府,看着眼前熟悉的大门,他自从当了礼部尚书之后便忙着科举之事极少回来,除夕过后这还是头一回回来。 “老夫人在哪里?”国公府的公子哥们现如今读被送到了学堂去读书,张仲谦大部分时候不是在军营点将便是在朝中,张彦瑾进了府门倒是看到好些不熟悉的下人。 他想到尚书府初建时,伯父怕新买来的下人不知道规矩给他添麻烦,便把大多数的老家丁度送到尚书府了,张彦瑾拍了下脑袋,怎么才想起这事来,原本是好些日子前就应该还人的,没想到忘了个彻底。 “回大人,老夫人在园中。”新来的下人见张彦瑾气宇不凡,便猜到这是老人们常说的宁国公府的二郎,如今的礼部尚书,他不敢怠慢,连忙在前面领路。 张彦瑾见此,本想说不用,这是他家他还能不认识路吗?不过见这人脸色通红,怕是自己多说两句就要告罪了。 老夫人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见远处有人走来,便问道:“那可是我的乖孙?” 张彦瑾不在的这些时日里,老夫人市场念叨,见有人来便问这句。 张彦瑾听道老夫人的话,心里一酸,能得到这位老夫人的惦记和关心,他心中有愧。 “祖母,是我。” 张彦瑾把手里装着玉如意的盒子奉上,道:“二郎不孝,今日才来看您,这是二郎给您赔礼了。” “乖,乖,祖母不怪你,你瞧瞧二郎多好,还给我带东西,往后二郎只要人来,祖母就高兴。” 老夫人拉着张彦瑾,让丫鬟给张彦瑾放好了座位,待张彦瑾坐下了,才让大丫鬟把盒子递给他。 张彦瑾每次来见老夫人不会超过一盏茶的时间,今日见老夫人如此,怕是又担心自己不过一刻就走了。 张彦瑾想到此,心中便柔软了些,这宁国公府虽说家大业大,人也不少,可真正能陪老夫人说话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祖母,今日能不能赏我口饭吃。”张彦瑾道。 “呵呵,你这小滑头,你是尚书大人,谁敢饿着你,那皇上还不得跟他着急,想陪我个老骨头吃饭,怕是你不习惯咯。”老夫人打趣道,她听到张彦瑾这般说,笑容是咧到了嘴边。 “我中午没吃呢,就等着来祖母这里吃饭。”张彦瑾一本正经道。 “行行,我让厨房给你做好吃的。”老夫人开怀道。 “你给我带了什么好东西呀,让我看看。”老夫人打开盒子,只见里面发出一阵幽光,透着淡绿色。 “这可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老夫人摸着手里小巧精致的玉如意道,这一对如意是大吉的征兆,老夫人素来信佛,对这些象征意义美好的东西非常钟爱。 张彦瑾不过是在皇宫的时候看来一眼这盒子,后面到礼部便没再打开过,见老夫人高兴,也不由地多看了两眼。 “咦,这里面怎么还有什么东西?”老夫人把玉如意放到桌上,拿起盒子底下的拖垫之物。 张彦瑾见老夫人拿起那物,只闻到一股香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