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农(种田+系统)_第16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节 (第3/3页)

方向。

    大福:“……”哼。

    当军营的人正通过种种蛛丝马迹不断调整方向继续追踪赵小禾的同时,赵小禾与大福早已抵达青州吴县的地界。

    以大福的速度其实不到半日就能到青州, 赵小禾放慢速度, 一来是为了“不着痕迹”的给军师留下能够追踪到自己的记号,二来是因为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打听消息上。

    小的乡镇对神农城一无所知,无论赵小禾之前闹出多少动静, 似乎都和这些为了生存和生活已经用尽全部力气的百姓没有太大关系。

    青州给赵小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穷。

    孟阳关虽然荒凉, 毕竟是重兵镇守的大关, 即便是从前闹匪患的时候,县城内起码还是安定的。而肃州城更是往来客商的必经之地,经济相对繁荣,百姓们总能找到讨生活的门路,贫苦百姓自然也有,可整体来说肃州不能算穷。

    青州呢?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地貌不算复杂,有山有水,土地肥沃,尽管冬季看上去有些萧条,但和肃州比起来自然条件好了不止一点两点,按道理说这样的地方百姓生活就算不富裕也不该太差,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赵小禾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像样一些的村落,都是低矮破烂的房舍,眉头不展的村民,无论大人小孩脸上都没有笑容,显得麻木又愁苦。

    但陌生人向他们问路,要水喝,甚至是过路歇脚,这些村民却不会拒绝,他们依然保持着劳动百姓最善良淳朴的一面。

    没有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甚至连对人的警惕防备心都少的可怜。

    这种情况之下,打听消息就变得既简单,又不容易。

    简单是因为你问什么他都不会刻意隐瞒,不容易是因为青州地界的方言与官话相差极大,赵小禾运用神农领悟听懂不成问题,但一般的村民却不大能听懂她的话,双方沟通十分困难。

    赵小禾没打探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低效沟通让她感到无可奈何,又毫无办法。

    正当赵小禾打算离开,直接前往吴县,她借口歇脚呆着的那户人家的村民领了一个人到她面前。

    那是一个面貌普通的中年人,外表和村民并无太大不同,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粗糙黝黑的皮肤,一双骨节粗大树皮一样粗糙的大手,这是一双经常劳作的手,可他身上穿着的却是与村民们粗布短衣截然不同的长衫,尽管打了几个补丁,颜色陈旧,磨损严重,但收拾的十分干净整齐。

    他举止有礼,一张口便是赵小禾熟悉的大齐“官话”,带着点口音,不过交流完全没有问题。

    原来是村民听不明白赵小禾的话,特意跑到相邻的村子里把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位教书先生给请来了,赵小禾惊讶于村民的想法和做法,同时也有些过意不去,觉得给人家添麻烦了。

    跑去把教书先生叫来的村民根本接收不到赵小禾的感谢和歉意,把人带到就默不作声的跑到一边去,仿佛这对他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教书先生见怪不怪:“我们这地方的百姓就是如此,赵家娘子不必放在心上。我听陈大叔讲赵家娘子似乎是遇到麻烦了?”他眼中露出疑惑的神情,任谁在这样一个小村子看到一名独身的年轻女子都会觉得奇怪。

    陈大叔是这家的户主,也是跑去找来教书先生的村民。

    赵小禾当然没有遇到麻烦,陈大叔显然误会,可赵小禾仍然感激陈大叔,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帮助总能让人觉得温暖。

    “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赵小禾道,“我以前从未来过青州,本想问一问青州都有哪些好去处,可惜我说得话陈大叔听不明白,这才闹出误会。”

    “原来是这样。”教书先生有点犹豫的看着她,“冒昧问一句,赵家娘子莫非是只身一人吗?”

    赵小禾:“还有一头坐骑,怕吓到小孩子,叫它在村子外等着。”

    什么坐骑会吓坏小孩子?

    教书先生更想不明白了,他有些担心:“青州并没有什么好地方,赵家娘子还是不要过多停留,趁早归家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