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探花[古穿今]_第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节 (第3/5页)

人员的安排下, 从应急通道走出去, 结束了这次印象深刻的探班。

    很多小姑娘们用手机录了小视频, 第一时间发了饭拍,里面没有美图也没有修过, 陶清风的模样近距离看, 还是那么容颜如玉,加之他举止从头到尾的彬彬有礼, 安慰粉丝的大气沉稳, 饭拍视频在陶清风粉丝圈, 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下面一派羡慕嫉妒恨,疯狂为爱豆打call的声音。

    不过陶清风没有看到那些, 他依然沉浸在缓不过神的分心状态,陶清风的心里就会不受控制地波澜起伏。他知道自己的念头很荒诞,但就是控制不住地想——燕澹生难道和他一样来到了现代,托于严老师身上?可是严老师并不是,他认不出陶清风,他没有那些记忆……他们是两个人。

    不要想了。陶清风严厉地对自己说:他已经欠了严老师许多人情。没有资格去在严老师身上找别人的影子,那是对严老师的不尊重。

    陶清风心情愈发低落了,自己做那样的梦,对燕澹生不敬……现在又没有充分尊重严老师……等到这堆事结束,必须好好抽空自省吾身,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把粉丝送走之后,陶清风跟着大部队,去旁听熊子安给顾问团汇报工作。

    大会议室里,椭圆长桌,一侧坐着十来个白发苍苍的专家,严澹在其中尤其醒目,无论是身高、年龄、面容。另一侧上首坐着导演熊子安,接下来依次是编剧孟小丹,钟玉皎、张风豪、傅音、沙洲、刘琦回、陶清风这六位主要演员。

    熊子安面前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桌上有个投影仪器,通过展示ppt来汇报。汇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拍摄进展(以通告记录为辅助材料),二是电影内容梳理(这部分孟小丹打印了全篇剧本,以批注的格式把每节剧情的引文来源写清楚,尽量做到的有料可循,当然有极其个别的原创发挥,也尽量往高大上的风格靠拢)。

    熊子安汇报得很认真,毕竟这一批老头子们回去,动动嘴皮子,交几份材料,就能让领导考虑,是否有几百万资金的追加。

    几百万对于一部电影的投资来说,虽然算不得大部头。但俗话说蚊子腿再小也是rou,何况是那么多钱。后续注资过来,特效也能做得更精致了。

    电影成品只是整个项目中的一个环节,项目最大的投资,其实是花在搭建水天影视城这个地方影视城上面,花了一个亿。这是长期工程,还预备开发成旅游景点,自然有后续计划的其他回本方式。话虽如此,发行方还是希望,自家电影能够大卖,钱总是不嫌多的。

    “我觉得吧,这个片子,票房有两个亿就不错了。”钟玉皎一向心直口快,但她就这样直白地在熊子安展示完ppt后,应顾问团要求,做票房预测时含糊表示“票房只是一个参考”背后的意思直接捅出来,还是让其他人都捏了把汗。她是一番扛票房的,她自己都这样说,显然是不乐观了。

    两亿票房,虽然还是比成本赚了一些,但以这样的演员阵容来说,着实有些配不上了。不说影后的实力,像是张风豪和傅音,都有大爆超过二十亿票房的电影。

    但她说的是实话。这部电影在某一方面的确做到了极致——顾问团每人面前放着厚厚的带批注剧本可以说明这一点。但就是因为做到了极致,反而会在市场预测时,有很明显的顾虑之处。

    历史向电影,在题材上就过滤掉许多观众了。虽然《归宁皇后》预告片转发量可观,也大部分是正面声音。但哪怕微博有十几万转发,这些人也都去看了电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电影的大头在路人。许多不上微博不转发不关注电影资讯,仅是周末放松去电影院,有什么就看什么的路人观众才是票房的生力军。这些人里面,很多人并不喜欢看历史电影。

    至于对那些不拘题材,或是喜欢这个题材的观众来说,制约票房的还有第二个因素:排片量。

    观众很多时候的选择是随机的,“有什么看什么”。院线排片多半会成为一个电影的票房来源。《归宁皇后》是省厅投资,省厅不是国家广电总署机构,管不到院线发行方。到时候的排片量,或许不容乐观。

    所以钟玉皎看得很透地,对这个票房预测了一个不乐观的数字。她宁愿实话实说打预防针,也不愿意放卫星被市场教做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