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 稳步而行 (第3/3页)
就是后世的济州岛,这块占地一千八百平方公里的“不沉航母”,才是张宝大业开始的。后世的济州岛居住人口多达五十万,而放在此时的大宋,即便不能安置如此多的人口,但安置个二十万差不多还是没问题的。而只要有了人,那就意味着有了兵源,可如何将大宋的百姓迁徙到耽罗岛上变成张家治下的百姓,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 大宋的流民很少,而这并不代表大宋是政通人和,只不过是大宋朝廷会糊弄,但凡是失去土地的百姓,官府会将这部分人统统归入厢军,美其名曰朝廷照顾。可问题是被编入厢军的百姓并不会得到朝廷的善待,那只不过是朝廷为了避免流民作乱而想出的“奇招”。 百姓一旦被编入了厢军,那就很难再有出头之日,朝廷只会按时拨付一定量的粮食用以确保这部分百姓不会被饿死。至于吃饱与否,是否真的落到百姓的嘴里,朝廷一概不管。可以说管理厢军的官吏,才是掌握这些百姓生死大权的人。 不过这个管理厢军的官职,却不是人人都想干,因为既没油水也没前途。朝廷按时拨付的粮食就那么点,要贪也贪不到多少。而朝廷建立厢军的原因就是为了防止流民作乱,官员也就甭想要通过立功升迁离开这个鬼地方。 没人要的官职,张宝想要自然就容易得到。截至目前为止,由张宝安排的人已经有六人顺利成为了管理这些厢军的主官。也就是说,张宝日后迁徙到耽罗岛的百姓,已经至少有了五万余人。 朝廷并不关心这部分百姓的死活,只要不给朝廷添乱,这批对朝廷来说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黑户人口就无关紧要。但对张宝来说,这些黑户就是自己的大业能否成功的基石。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些被并入厢军的百姓不会忠于对他们弃之如敝屐的赵宋朝廷,而对于给了他们活路,提供田地房屋的张宝,他们一定会真心拥戴。将心比心,没有没来由的爱,同样也不会有没来由的恨。在怨恨别人之前,首先应该先摸着自己的良心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干了对不起对方的事。 大宋的厢军人数多达百万之众,这些人都是张宝要争取的对象。而除了这些人外,还有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苦百姓,同样也是张宝能够争取的目标。但想要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用张宝现如今的身份就不怎么合适了。二龙山的大当家,也就成了张宝的另一个身份。 那些有意通过投奔二龙山换取生活质量改变的百姓,会先被二龙山接纳,然后转送到耽罗岛上去。耽罗岛并非张宝的终点,得陇望蜀,等到张宝控制了耽罗岛以后,离耽罗岛最近的高丽半岛也就成了张宝的下一个目标。不过高丽相比起耽罗要难对付不少,好歹也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王朝,想要灭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办到。不过张宝不嫌麻烦,他有的是招等着收拾那帮棒子。 可就算是能灭掉高丽,高丽的那些百姓好歹也有几百万,总不能一口气全杀了吧?种族灭绝这种事张宝是不干的,可若是置之不理,数代以后高丽还是那个高丽,张宝可不想被后世的高丽棒子认作祖宗。唯一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民族融合,大量迁徙汉人到半岛居住,稀释当地土著的人口比例,让其变成少数民族,从而无法掌握话语权。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口支持。万幸大宋的人口多多,而大宋的土地就那么点,只要张宝能够为那些“移民”提供安全上的保障,以汉人的民族特性,把朝鲜半岛彻底变成另一块汉家故地不成问题。 张宝的目标是远大的,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眼下的张宝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下去,一步登天想想就好。谨记迈出的步子不能过大,因为那样容易扯着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