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动摇 (第2/3页)
却又无能为力。 知己就是这样出现的! 好在此时花荣还没有“堕落”成对宋江有求必应的脑残粉地步,他佩服宋江的“胸襟”,也愿意为宋江的“抱负”去舍命,但还没有严重到放弃自我,言听计从。若是花荣的内心有一架天平存在,此时的宋江只是稍稍占了一点上风,花荣的亲眷还没有被彻底“干掉”。 张宝跟庞万春吐露实情的时候没有避着花荣。这不是张宝行事不谨慎,而是张宝想要尝试着“挽救”一下花荣。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花荣有心光耀门楣,但又不愿向权贵低头。宋江口中所说的志向往令花荣感同身受,这才对宋江感到钦佩。但豪言千遍,不如亲身一试。张宝想要的就是让花荣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自己跟那个只会嘴上说说的宋江有何不同。 一个人若是在心里对另一个人产生了认同,那旁人的劝说都有可能被视为“别有用心”。而想要这个人“回心转意”,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自己推翻自己当初的看法。宋江满嘴道义,但他所干的事情却没有几件能够称得上道义二字的。花荣涉世不深,想要让他扭转对宋江的看法,唯有让他自己去认清宋江的真面目。 而张宝要做的,就是给花荣提供一个可以与宋江那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相比较的对象。宋江能说,可张宝却是在做。这中间的差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张宝并不指望花荣能够“幡然悔悟”,但也不希望将来的花荣继续做个“糊涂人”,叫人忽悠的不顾亲情,惟命是从,不是“糊涂人”是什么? 此时的花荣当然并不知道张宝的“险恶用心”,他尚处于震惊当中。在花荣的眼里,张宝是个好运缠身的主,但等听到张宝跟庞万春所说的事情以后,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一下眼前的张宝。 告密这种事花荣是不屑为之的,但这并不能阻止花荣对张宝的“崇拜”。就仿佛是一个正在黑暗中前行的人忽然见到了亮光一般,花荣对于张宝的“想法”,只能用五体投地来形容。 让更让花荣感到佩服的,便是张宝不仅仅是嘴上说说,他还在切实的进行着他的“计划”,这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说易行难!这世上太多人习惯只是嘴上说说,但若让他去做,那无数种理由都能被他找出来。花荣虽然心中有那么一点对现实的忧愤,但让他去改变,他却又无从下手。之所以崇拜宋江,那是因为宋江能说会道,让花荣认为追随宋江不是件坏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判断,花荣才会舍弃原本好好的官不当,跟着宋江落草为寇。只是让花荣没想到的是,转了那么一大圈,自己最后会成了朝廷走狗的走狗。 此时的花荣还没有对宋江彻底的死心塌地,张宝的出现,无疑让花荣对于未来多了一种选择。张宝并不指望花荣会立马舍弃宋江而投入自己的怀抱,但让花荣动摇了对宋江的信心,张宝的目的就达到了。 张宝很“阴险”,也很理智。他很清楚自己身上没有那种“王八之气”,想要聚拢人心,一靠情意,二靠利益。情意虽无价,但若是没有利益,也是很难留住人心的。张宝如今能够招揽到诸如栾廷玉、邓元觉这样沙场无敌的猛人,能够让李俊、张顺、阮氏三兄弟这样的一方豪杰听命于他,所依靠的就是情意加利益。 情意这东西需要张宝真心去付出,对于这一点张宝做的很不错,而利益这东西则需要张宝去努力将众人的各自利益转变为共同利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事自能无往不利。海外割据称雄,就是张宝为众人定下的共同利益,一旦这个共同利益实现了,众人的个人利益也就能够得以满足。 留在大宋没前途,这是邓元觉、李俊、张顺、阮氏三兄弟等等人的共识,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更不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