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张太岁下江南 (第2/3页)
本官让人所开,本官当然是住自家酒楼,就不劳诸位费心了。”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大宋虽比前朝开明,但对待商人依旧轻视,认为这是低贱人才会干的事情。但矛盾的是,不管是权贵还是高官,家中都有人在经商,只不过那些经商的人多是偏房远亲。一方面享受着经商所带来的利润,一方面又无比鄙视商人这个行业,大宋的高官权贵们就这么掩耳盗铃般的活着,而在这种大环境下,敢承认自己就是在经商的张宝也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张宝不怕被人瞧不起,说起瞧不起,还真不知道谁瞧不起谁。从一开始,张宝就没把自己的出身看得有多高。毕竟是来自于后世,那种提倡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无形中让张宝对于高贵的出身缺乏敬畏之心。皇家子弟又如何?还不是一样两个眼睛一个鼻子,要换大宋的普通百姓,面对皇家子弟肯定会表现的战战兢兢,而张宝在面对二皇子赵柽跟皇长女赵玉盘的时候,还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该干什么干什么。也或许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态度,才让赵柽、赵玉盘乃至宫中的皇家子弟喜欢跟张宝在一起胡闹。 张宝对待皇权都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更别说那些依附皇权的世家权贵了。在汴梁的权贵圈子里,张宝是个另类的存在。那些权贵既想要从张宝的身上捞好处,可又不愿自降身份与张宝加深来往。而张宝对于那些权贵也无心去依附,他已经有了当今皇后做靠山,而做人最好不要三心两意,朝秦暮楚。 张宝当初跟权贵打交道的目的是借鸡生蛋,借着权贵的名头为张家在大宋的商路扩展减少麻烦。而如今张家的买卖在大宋基本已经完成布局,但凡是大一点的州县,都会有张家的买卖存在。此时的权贵在张宝的眼中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张宝自己的志向并不在大宋朝堂,有没有权贵的支持对张宝来讲也就无关紧要。张家的未来在海外,而到了海外,权贵的名头也就失去了作用。 张宝没必要去刻意讨好谁,一旦等到张宝的退路完全建好,张宝就可以活得比现在更加自在。什么官职、出身、功名,对张宝来讲都是可以去不在乎的东西,张宝不怕得罪人,更不怕丢官去职,了不起大爷不跟你们玩了!因为心中无所顾忌,张宝才能够做到为民做主,不畏权贵。 张宝不怕,那是因为他在海外另起炉灶,在大宋要是混不下去了,他还有别处可供玩耍,但江守道等人就不能如张宝那样活得潇洒了。在次日酒醒以后,听完了身边人给他讲述了他酒醉之后所说的那些话后,江守道的小命叫他自己给吓丢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正处于灵魂出窍的状态。 想在一个团体中混得下去,最要谨记的一点便是不能离群。一旦成为了少数派,那不光是仕途,就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可能遇到危险。昨夜的一通醉话,说给别人听还可以哈哈一笑蒙混过去,可偏偏听到这番醉话的是张宝。 张宝身边带着的五百禁军要是咬咬牙倒也不是不能全部吃掉,可凡事总有个万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消息走漏,那就不是丢官去职这么简单了。 好在张宝送众人离开的时候将江守道所说的话认定为醉话,这才避免了某些人为了保命而选择铤而走险。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江守道,却无论如何也定不下心来,哪怕家人安慰也不好使。 前思后想了半天,想不出个妥善办法的江守道无奈之下选择主动去找张宝,争取宽大处理。而张宝仿佛早已料到江守道会来找自己,没等江守道开口,张宝就主动询问江守道道:“江留守,你来得正好,本官正有事要找你。” “下官知罪,下官该死,下官……” “……江留守且慢,本官要找你可不是为了治你的罪。再说了,江留守犯了什么罪啊?本官来到江宁府后,江留守一没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