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 树大招风 (第3/3页)
吹风,索性回屋休息,心里打定主意明日不管梁山给出什么答复,自己都要下山返回房山。 …… 一夜无事,李助本想求见张宝,但没想到张宝却主动让朱武前来请他去聚义厅议事。李助以为张宝这是“想通”了,却不想张宝却并没有提有关结盟的事,反而是透露出想要跟房山做买卖的意愿。 李助见状也不好逼问,只得顺着张宝的提议认真考虑两家合作做买卖的提议。说实话,能够跟梁山合伙做买卖,这对房山有利无害。就如朱武曾对李助所言,此时的房山虽然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却依旧是个松散的组织,王庆的控制范围依旧是在房山,而房山以外的各山头,依旧是各自为政。房山若是顺风顺水,那些加入联盟的各山头自然听话,可一旦房山出现状况,就难保那些山头不生出二心。 李助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张宝的提议,却给李助提供了一条思路。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保证房山钱粮充足,就不怕那些小山头敢生出二心。而且手里有了钱,才能收买、分化、瓦解那些小山头的内部。 “不知梁山打算如何与我房山做买卖?”李助开口问道。 “这个嘛……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互通一下有无。房山把他那里的特产卖给梁山,而梁山则把来自海外的特产交给房山去卖。除了这种互通有无之外,梁山也可以向房山提供精盐让其售卖。” “这有什么区别吗?”李助不解的问道。 “道长看来不懂什么买卖经。说简单点就是梁山负责提供货源,房山以批发价从梁山订货,然后再也市场价将精盐卖出来,这其中的差价,便是房山的利润。比如我梁山的精盐批发价是二十文一斤,房山用二十文一斤这个价格从我梁山购买了一万斤精盐,然后以每斤二十五的价格卖出,那这五文便是房山能赚到的钱。”张宝耐心的向李助解释道。 资助房山并非张宝突发奇想,在梁山连破四路官军以后,张宝就觉得梁山此时有点太招摇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时候梁山风头太劲不是好事,总要找几个目标帮助梁山分担来自官府的注意。 李助的到来恰好就给了张宝便利,淮西王庆,那可是四大寇之一,只要王庆在房山闹腾的动静越大,梁山也就越安全。至于房山王庆会因此而壮大的问题,张宝倒是并不担心。死道友不死贫道,王庆、李助要对付的是大宋朝廷,而不是他梁山,而且即便日后王庆要跟梁山翻脸,以梁山那时的实力,恐怕也不是王庆能够对付得了的。 低调,不代表没调,谁若是敢撩梁山的虎须,祝家庄就是前车之鉴。等到王庆实力雄厚的时候,估计梁山已经拿下高丽治理有段时间,到那时,梁山已经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大宋朝廷都不会被放在眼里,更何况王庆这区区一草寇。 李助并不知道张宝的“险恶用心”,这次虽然没有说服梁山与房山结盟,但未房山带回了一条财路,也算是回去能有个交代。在与梁山议定了精盐的“出厂价”以后,李助片刻也不想在梁山多待,他想要尽快通知房山,好让王庆做好准备。 李助走了,带着作为样品的五斤精盐返回了房山,不想李助前脚刚走,后脚梁山就又迎来了一位不速之,而且这位不速之还挺怪,只说是张宝的故人,具体是谁却不肯透露。张宝听后不仅有些纳闷,自己的故人基本上都在替自己“卖命”,外面哪还有什么故人。 好奇之下,张宝便让人将不速之带上了山,等来人到了聚义厅,张宝一见来人,不由大吃一惊,眼珠子差点掉地上,脱口问道:“黄中官?你怎么来了?” “呵呵……老奴见过张公子……哦,现在应该改口叫张寨主才是。”黄经臣笑眯眯的跟张宝打招呼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