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三章 用事实说话 (第2/3页)
师,面对外贼入侵时竟然无人想到抵抗,那跟少女脱光衣服任人采摘有什么区别? 后怕过后就是愤怒!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朝廷每年花那么多钱是干嘛用的?还不就是指望当有贼寇出现的时候这些当兵的能派上用场,可现在看来,这钱白花了,兵也白养了。 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赵佶下定决心要好生查查,不指望你百战百胜,总要抵抗一下,给自己争取点逃跑的时间总不过分吧? 结果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又是被惊出一身冷汗。敢情账面上好看的数字只是用来糊弄自己的,几十万禁军的实际情况却是糟糕的一塌糊涂。花名册里的官军跟实际存在的官军数量相差很大,而且这花名册的水分,越是靠近京师越大,反倒是各地驻扎的官军,水分要相对小一点。 就比如这回梁山俘虏的一万五千余“官军”,其中真正在册的官军不足一万,剩余的都是各级军官临时找来的“演员”,本以为两万多人清剿梁山,梁山贼寇还不望风而逃,却不想这股梁山贼寇如此彪悍,不仅没逃反倒转守为攻。张宝没跟赵佶说假话,试图围攻梁山的官军的确死伤不多,除了俘虏的一万五千余人,真正的官军死伤不到千人,又不少还是逃跑时摔倒被同伴给踩死的。 大宋的官军,大部分已经烂到根子了。吃空饷、喝兵血那是正常现象,有些头脑活泛的更是直接干起了副业,做起了包工头,对外承接业务,反正手里有劳动力,自己只需要管饭,不用白不用。至于每日的cao练,谁有哪闲工夫? 赵佶并不笨!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多才多艺的皇帝。只不过他的那股聪明劲没用对地方,这才导致他成了亡国之君,遗臭万年。张宝这回给他敲了一下警钟,终于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江山并不像他所想象,或是像他身边那些宠臣所保证的那样稳固。 强大的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一个经济繁荣但却没有相应的强大武力作为保护的国家,那就是一块冒着油的肥rou,等着被人扑上来狠狠的咬上一口。 赵佶是喜欢玩,但还没到玩物丧志的程度。军队不行,社稷不稳的道理赵佶还是明白了。在亲眼见识到守卫汴梁的官军不堪一击以后,赵佶便有了整顿军队的念头。没有强大武力作为保护,玩也玩得提心吊胆不是。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赵佶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这次调查赵佶没有明着来,而是命皇城司暗中查访,这样得来的情报也更加真实可靠。但就是这个真实可靠,让赵佶终于意识到想要整顿军队,已经不是自己下道圣旨就能办到的事情了。 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难怪张宝在让赵佶看到试验的结果以后就马不停蹄的离开了汴梁。捅了这么大个马蜂窝,不跑等着被蛰啊? 张宝就是个搅屎棍!在将汴梁平日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景象给搅乱了以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副烂摊子等着人去收拾。而负责收拾这幅烂摊子的人除了心里问候张宝的祖宗八辈外,一时拿张宝也没辙。而且找张宝算账还是次要的,眼下主要的任务还是尽快安抚住官家赵佶,让他相信他那天看到的只是个别现象,大宋的官军,还是可靠的。 阅兵式,的确是鼓舞士气,稳定人心的好办法。文武百官为了打消官家赵佶对官军战斗力的不信任,极尽全力临时安排了一场大宋式的阅兵。还别说,看着那些精神抖擞卖力演出的禁军官兵,赵佶确实心安了不少,对百官说自己那天所见只是个别现象的说辞也变得将信将疑,但让他完全放心,那还是有点难度。 而见到赵佶的脸色终于阴转多云,这段时间一直过得提心吊胆的百官总算是松了口气,随后众人便想到了惹出这场麻烦的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